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觉得《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样说对吗?怎么理解?
都是,史记,货殖你觉得《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样说对吗?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觉得《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样说对吗?怎么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久没有听到这么对的话了。
汉时,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为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商人重利轻义,地位排在最末,历来为倡导重义轻利的古人所不齿!
太史公为帝王将相立传,为英雄豪杰立传,为贞洁烈女立传,作为史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为唯利是图的行商坐贾立传——《货殖列传》,这在当时的确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是天下熙熙攘攘的来去奔波的芸芸众生都是受利益所驱使。
可以说,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人追求“利”的本性给生动的揭示了出来——只要是合法,就可以光明正大、名正言顺的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追求“利”也是人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利”于国于民都很重要:于国而言,“利”可强国安边;于民而言,“利”可立命安身。
因名将李广之孙李陵兵败降敌,并遭小人诬陷,众人皆不敢言,独司马迁为其求情,遂获死刑。依汉律,免除死刑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缴纳50万钱;二是接受腐刑(阉割)。
参考《汉书·百官公卿表》,身为太史令司马迁的的年俸为600石,一石约为100钱,也就是说司马迁要不吃不喝,大概8年以上才能积攒够50万钱。而与之交往的友人也都不是土豪,实在又借不到50万钱,《报任安书》里有云: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所以,为了完成父辈遗愿写完磅礴巨著《史记》司马迁迫不得已而接受了最让男人不堪的腐刑!
如果当初司马迁真的有50万钱赎罪,那么《史记》里会不会有《货殖列传》传世还真的不好说。当然,广义的“利”并不单单是指钱财。
再说说孔门十哲之一的高官、外交家、富商——端木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记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由于子贡善于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作买卖,最后成为巨富。连尊贵的一国之君都以平等身份对待他。
如此不吝美辞的赞誉,亦可见太史公对于有商人身份的端木赐也是非常认可的。
当然,孔子对待端木赐的态度或者说对待“逐利”的态度也还是有几分认可的。
《论语·先进》11.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差不多(接近完善)了罢,可是常常穷的没有办法。端木赐不安本分(一说不受命运摆布),去囤积投机(一说囤积转运),猜测行情,竟每每猜对了。
颜回是孔子最认可的首席弟子,学问道德几乎无可挑剔,但有时候却穷的揭不开锅,说明光有满腹诗书,道德高尚有时也无济于事,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去谈诗和远方也是非常不切实际的。但端木赐却不一样,学问和道德都不错不说,还特别会挣钱。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去世了,其他弟子都守孝三年,唯独端木赐(子贡)在孔子墓旁搭了一个草庐,守孝了六年。看来子贡不仅会经商,而且更会做人。这大概也是后人尊其为儒商鼻祖的原因吧?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当年乾隆下江南时,住在镇江金山寺。
一日,他问寺里主持:长江中来来往往的船只,这么繁忙,一天到晚要过多少条船啊?
主持答:不过两条船而已,一条为名;一条为利……
“利”实在是个好东西。
我也是每天都起的很早去苦苦的追求它,
有了它,我的衣服每天都穿的暖暖的,
有了它,我的肚子每天都是吃的饱饱的,
有了它,我的觉每天都睡得甜甜的,
……
如此,就连我那掉牙的奶奶在我媳妇面前也夸我是个顾家的好男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头。
可谓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此,千百年来,世人为了财利,营营役役,难有休息,为了财利,患得患失,惶恐终日;甚至为了增加个人的财富,不惜侵犯他人之权益。
然而,“财利”可以买得到失去的岁月吗?“财利”能够免去临终时刻的到来吗?“财利”能够买通地府牛头马面的宽待吗?“财利”可以换得天堂之门票吗?对此,“财利”不但完全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将一个人的廉耻、天良、真理,全部吞噬殆尽。
鉴古观今,人多为了“利”而如蚁附羶,因为对财利的执着,使得贪婪无度,丑态百出,而贪图世间财利者,必定重金银而轻功德,满脑子千谋百计,明取暗窃,损人利己,轻出重入。恨不得天下之财,为我一人所有;世间之利,为我一人独得。故无财不觅,无利不搜,舍身拼命而不顾,瞒心昧己而不管,至死不肯回头。
甚至有些人一生只知积财,吃也舍不得,穿也舍不得,又不肯恤孤怜寡,又不知扶危救困,独为守财奴,悭贪鬼。断气在于眼前,而犹吩咐子孙谁人欠我债务,何处可以生财,日后如何聚财。却不知一旦三寸气断,子孙即忙着瓜分财产,忙着享受人生,如此岂不愚哉?
《菜根谭》有云:“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具云水趣。”意即是说,有志进德修业,净化灵性,体解无上大道之人,必须先要有一颗像木石般冷淡、不受物欲色相诱惑之心,而对于富贵名利,更要明白其生灭无常的本性,将它们视如浮云。
上一篇:英语好不容易过六级,发现到工作上用不到,为何还要强制学英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