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体育课到底怎么育人?
学生,体育课,培养学生体育课到底怎么育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体育课到底怎么育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虽然不是体育教师,但通过通过观察分析,深深体会到体育课的极端重要性以及体育教师的艰辛与光荣,体育课绝不仅仅具有强身健体的单一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内含着丰富的教育点,渗透着比其它学科更具体、更生动、更丰富的育人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教师不仅是操场上体育活动的裁判与教练,更是一名专业的德育工作者。下面就体育课的育人功能谈点粗浅的看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体育活动最基本的强健体魄功能也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眼保健操“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起始语以及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的惊世醒言,无不将体育跟国家的强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体育活动不啻于正宗的政治活动,体育课堂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讲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体育教师在上课以及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及比赛时,教育学生所遵循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尊重意识、集体荣誉感、为国争光意识等,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塑造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体育课上,是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教育、审美教育、团结友爱教育、挫折教育、成功教育、健康教育的最好场所。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体育课决不是有些人认为的简单的跑跑跳跳,它还肩负着比有些学科更丰富的德育内容,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实质上就是一位了不起的育人大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化学课老师。
就体育课如何育人,仅发表个人见解:
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和家长的过度溺爱,不少学生娇生惯养,怕吃苦,缺乏集体的意识,常以自我为中心。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孩子们学会运动技能,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我们需要想办法来训练孩子们应该具有的集体意识和优良道德品质,可通过用耐力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用相互合作的游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需要经常通过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会学生正确的看待胜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比赛中应发扬风格,面对失败要经得起考验,不能互相指责、埋怨,要善于从失败找原因和不足,团结协作,争取在下次的比赛中赢得胜利。
我们的教育要在课堂上渗透进德育的教育,于是我抓住这一事件在班级进行了教育。在平时我们的学生进行游戏或比赛时,都会因为某个学生犯的一点小错误而批评指责对方好久。而xx同学确适时的反大家而为,不仅没有随大流职责静静拖后腿,相反的还及时给与她鼓励和安慰,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让他们认识到在别人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做到团结互助,而不能取笑他人。
作为学校(体育老师)每学期都应组织几次有效而实用的体育活动,老师在整个组织过程中只是指导者,而更多的是引导参与组织的同学自己领悟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发扬“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其次,抓好体育比赛项目的训练工作,对学生进行“耐性、毅力”的锻炼。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取得一项体育项目的成绩,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而体育训练往往又是“相同地点、相同时间段、相同动作”的反复,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又加上体育运动训练的环境通常是风吹日晒,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不仅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而且要承受“强化”训练带来的机体疲劳和肌肉的酸痛。作为少年的学生,只要缺少一点耐性、毅力,就会半途退出训练。此时,老师就要抓住时机对不家务事进行“耐性、毅力”的教育。引导他们坚持训练下去,让他们明白“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其三,在体育比赛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小学的体育比赛活动,一般都分高、中、低
组,以班为单位来进行比赛,每班每个项目又往往只能几个人参与,全部项目加起来,全班参与比赛的也不过半数。那么,其他的同学怎么办呢,老师就要组织这些同学去帮助参赛的队员做啦啦队,给运动员加油,也可以帮运动员做后勤工作等。总之,想方设法让他们也投身于“比赛中去”,让他们明白“场内赛竞技”、“场外赛集体精神”,从中培养“班级为我,我为班级”、“班荣我荣”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学科中的体育教学、锻炼和比赛,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的品质和不怕困难、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还要求学生有自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协作、维护集体荣誉等品质。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德育发展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产生综合性的影响,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特征,并可将它们迁移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正因为如此,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运动的技能技巧,更应善于抓住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留意每一个细小环节,将德育的思想灌输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并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
以上见解,仅为个人,还望各位专家和家长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体育锻炼可以让孩子做到自身体魄的强健,其次,孩子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自身的毅力、坚持、勇气及自信。
对于学习压力大的孩子,如果一味的埋头学习,不讲究劳逸结合,松弛有致,最终会造成孩子在学业上的力不从心。而如果能有一项孩子喜爱的,且参与方便,运动强度易于控制,又能和同学交流互动,轻松愉快的运动项目,可以帮助孩子放松紧张疲劳的大脑,同时强身健体,补充过度消耗的精力,孩子的学习效果当然会更好!所以说很多人也会将体育作为自身压力排解的方法,对于心态及个人的人格的塑造都是有很大的用处的。
上一篇:生不生孩子是女人一个人的权利,还是夫妻两个人的选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