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正人君子?
二人,国君,正人君子历史上有哪些正人君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历史上有哪些正人君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记载难以考证。但从哪些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与史料来看,应当有这么几人可以称为正人君子。
一、比干,这一位可谓是千古第一忠诚和正直之人。绝对可称得上光明磊落,正直不二。
二、张良,别的不多说,黄石老人能选中的传人,绝对是德才兼备。从后来的史实中也反应了,张良为人的正直。
三、诸葛亮,这个不许多说了,不负蜀汉,不负皇叔。虽然碰上个猪队友刘禅,也依旧是忠心耿耿,光明磊落。当然,同时期的赵云,陈宫都是正直之人。
四、心学鼻祖王阳明,这位仁兄有多正直?以心学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标准,虽然几度被当朝权贵所排斥,但依旧为了生民所立命,直至搭上了自己性命。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宋朝儒家张载的至理名言,却被王阳明所一一实现。
五、周总理,两袖清风,正直善良。十里长街送总理,已经说明了一切。
当然,我中华上下五千年,不乏正直之士,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说结论:真正的正人君子可能很难存在于世间,我们所称赞的正人君子多半只是在某个领域做的出色,要么是一个孝子,要么重义气,要么坐怀不乱,而始终将所有道德准则贯彻到极致的,实在是很少。而在中华上千年历史中有这样的人存在吗?在读历史的过程中,可以见到很多仁人志士,但是真正接近君子的,我思索过程中只有两个人浮现在了脑海中,那就是周朝时期的伯夷、叔齐二位。
这两人是商朝末年某个诸侯国的两位公子(国君的儿子),分别位列老大和老三,在国君逝世的时候,有遗命要让小儿子继位,因为父亲发现小儿子最为聪慧好学,值得传位,可是在那个年代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礼法规定国家必须传为给嫡长子。因此老三拒绝了,可是老大又觉得不能违背父亲遗志,因此也推脱不能继位,所以两个人都不愿意继位,最后双双离开国家,寻找安乐之地去养老了。国人无奈,将二公子拥为国君。至此可以看到,伯夷叔齐二人一方面遵从了传统礼法,一方面又不愿违背父亲遗志,更重要的是面对国君这一位置却无动于衷,经受住了巨大的考验,不可谓不算是正人君子。
如果仅是此事就断定二人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正人君子,也还是低估了二位,好戏还在后面。两个人一同游历到了“周”,那是还只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听闻周武王要伐纣,两个人极力劝谏,认为这是不义之举,当时周文王刚死还没有下葬,起兵伐商又是以臣弑君,因此给周武王作了个不孝不义的罪名。可是周武王并没有听从二人意见,最终推翻了商朝。商朝建立之后,二人为坚持自己的理念“义不食周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当然以事后来看,尤其是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周武王是一支正义的力量,值得歌颂,可是在当时的道德和礼法观念来看,周武王确实是以下犯上之人,不合于礼数,伯夷叔齐二人坚持理念而死实在是令人动容。有人说,即便不同意周武王的做法,为什么要自己饿死呢?其实这还是不懂古代的制度和理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在当时人看来,天下的一草一木都是属于“王”的,作为反抗周武王合法性的二人,又怎可食周朝的一米一粟呢?因此二人饿死。这才奠定了最高的理想主义者的榜样。
孔子、司马迁二人对伯夷叔齐均有很高的评价,有兴趣的可以查看。总的来说,二人既能遵守君臣父子之义,又能抵御荣华富贵之惑,还能舍生取义,简直算是完美的道德楷模,各方面都无可挑剔。
如果真的要选出历史上的君子,二人必定占据一席之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
第一其妻子是黄氏,人丑但是才华横溢,说明诸葛亮不是好色之徒。
第二.在刘备去死后,他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重权,并且人心所随,但他不自立,而且全力辅佐扶不起的刘禅,为了替刘备振兴汉室霸业,五次北伐,鞠躬尽瘁,其品质品格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坐怀不乱柳下惠算一个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柳下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