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此话如何理解?
聪明,糊涂,的人“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此话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谎话也是有善意的。比如医学说,人的心理压力会加速病人的病情。所以医生为了给病人治疗癌症之类重病,是可以和病人家属配合,来隐瞒真实病情的。这时,病人家属就得忍住伤悲装糊涂。
所以说些善意的谎言也是修养之一。所以儒家讲中庸是有其道理的。要说适当的话和做适当的事。不说极端的话和不做极端的事。
难得糊涂和装糊涂就是属于善意的谎言这方面了。只要不违反大的原则,有些事能装糊涂就装糊涂吧。没必要那么较真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装聪明或装糊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议“难得糊涂”
有人常把“难得糊涂”挂在嘴边,奉其为人生第一处世之道,时下更盛。其中既有官宦商贾,也有布衣白丁;既有白发老者,也有乳臭小子。
“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
“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负责,能做中流砥柱。
“难得糊涂”是一种资格。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物,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
“难得糊涂”是一种智慧。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间风云变幻、处事轻重缓急、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难得糊涂”是一种气度。它能使人超凡脱俗、胸襟坦荡、气宇轩昂、洒脱不羁、包容万象。
若错误地理解“难得糊涂”。那么,“难得糊涂”产生的消极作用不可低估:它使人的意志消沉,失去奋斗精神,丧失责任心、视世冷漠。龟缩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之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有的事情可以淡化、模糊地处理。但做人应心明如镜,做人不可糊涂。
有的人是名副其实的糊涂蛋一个,想明白还明白不过来。但他偏偏念念不忘“难得糊涂”,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难的糊涂,不失为一种境界,远离是非之地,有些事不要自以为聪明,非要抱根究底,只要心知肚明就行了。即使吃了亏,敬而远之就行了。虽然是明哲保身,但也是有相当的人选择之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实事求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出自郑板桥经典的糊涂诗。郑燮号板桥,兴化人,以诗、书、画闻名于世,是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和艺术家。“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郑板桥先生说“难得糊涂”,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与先天遗传,后天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聪明的人往往是社会某个领域的精英,工作不容许其做出不理性的事由聪明转入糊涂就更难了,因为难得糊涂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对一个人来说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上一篇:哪位高人鉴定一下,这是什么石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