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溃沙俄,为何后来就完全不是苏联的对手了?
日本,沙俄,苏联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溃沙俄,为何后来就完全不是苏联的对手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日俄战争的是失利,加速了沙皇统治的灭亡,十月革命之后,在沙俄统治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个新兴的政权苏维埃政权,与沙皇统治不同。苏维埃政权不但废除了奴隶制,而且为了保卫新政权,早就对德国有所防备,在二战发生之前已经形成了军工体系,只是还没有真正的投产,想不到纳粹德国发动的闪电战那么突然,当德军攻入莫斯科的时候苏联只能做拼死抵抗,一面在同德军作战,一面在生产坦克,苏联顶住了德军进攻的时候,苏军的装备反而越来越强了,经历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洗礼,苏联人的凝聚力更强了,此时的苏联人不同于沙俄军,战斗力更强装备更好。
二战末期,中日战争已经打了八年,日本还扩张致东南亚,对日本战略物资消耗是巨大的,日本已没有二战开始时的强盛。日军的主战场在亚洲,对手相对比较薄弱,用不到装备超强的机械化部队,而苏军是在同德军打出来的,仅此其装备就要比日军高,所以二战后日军已经不是苏军的对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联在二战时代工业体系比日本鬼子强,表现在陆军的坦克和炮兵的建设远比日军强很多。战场上再勇敢士兵的血肉也顶不过钢铁弹雨。所以日本鬼子败给苏联红军是正常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实话,本子日俄战争胜利也是有很大运气因素和西方列强收拾毛子的原因,本子打的也快撑不下去了。二战前本子军事素质其实要比毛子在远东的军队素质高一些,但奈何工业实力和后勤水平差太多,人肉总归打不过钢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日俄战争发生在1904-05年。日本当时是“明治维新”后,由封闭封建君主专制朝着工业化发展的上升阶段,沙俄却在农奴制度改革失败中逐渐进入风雨飘摇的阶段。虽然体量上两个侵略性极强的帝国差异巨大,沙俄在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可以碾压日本,但当时的沙俄在经济、工业、军事水平对蒸蒸日上的日本均没有明显优势。其次双方统治阶层对于争夺的战利品欲望也不一致,沙俄重点在欧洲、稳定国内矛盾,而日本则是初尝殖民的甜头,国内从上至下野心巨大。日俄战争这场侵略者之间利益争夺战最终以日本取胜,也算是符合当时历史客观条件的。
到了诺门罕战争时期,时间已经来到了1939年。这个时期沙俄已经灭亡了20多年,此时苏维埃政权在斯大林执政下虽然对内在军队、政坛进行大规模清洗,但苏联的工业、经济与沙俄时期已经完全处于不同阶段,不论是武器还是战争能力上都比那时的日本只强不弱。虽然最终苏联只能算得上惨胜,战损远高于日本,但如果战争持续下去,日本将面临多线作战,兵力、资源也完全不够苏联耗的。在这种情况下,诺门罕之战的失败算是及时遏制了日本高层狂妄自大。在权衡利弊后,日本天皇、军部高层看到了中国战场上的态势僵持不下,战略物资匮乏的日本急需从东南亚开辟新的殖民地,继续为苦寒之地的归属斗下去得不偿失。
单纯比战争规模和损失,在诺门罕日本没有吃大亏,苏联也一边忙着搜刮中欧的土地、资源,一边忙着提防西线德国人,双方均无意继续缠斗,战争也就不了了之了。从这场战结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再也没敢招惹苏联,在东北地区维持着相对和平。
从我们中国人角度来看,不论是日本还是沙俄、苏联,都是可耻的侵略者。这两场战争也是侵略者之间为争夺我们的领土爆发的,是非正义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自己国家强大,才会避免被侵略,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和平最有力的保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工业基础和资源远不如苏联,国小资源基本靠掠夺。2、重炮重型坦克少,还有冲锋枪,不如苏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8月14日,远东第一方面军在司令员麦列茨科夫元帅的指挥下,向东北腹地推进了120-150公里;北翼部队进入虎林、密山、绥芬河、东宁、东兴、珲春和庆兴等地,前进到日军林口一牡丹江一线,打开了通往东北中部的大门;远东第二方面军在8月14日前进入饶河、宝清,并封锁了孙吴。后贝加尔方面军到9月11日已经进入鲁北、多伦等地。
上一篇:你认为陨石边牧是最帅气的狗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