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艺术的未来在哪里?搭乘什么样的载体出现?
艺术,未来,载体艺术的未来在哪里?搭乘什么样的载体出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将最终走向科学。但是我们会发现,艺术不能完全变成科学。它只是走近了科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想艺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当今一个信息碎片化、媒介自由的时代,资讯的获取也极其方便。人们在高科技时代,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少的人跑去图书馆翻阅书籍来了解世界,很少有年轻人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人,一群人因为一部美好的电视剧而挤在有电视机的邻居家里……微博、微信、快手、抖音已经可以智能地依据每个人的喜好、个性,随时随地为你推送信息……然而,越是这样,越发需要专业的媒体人的那份专业、那份责任、以及那份使命。在信息碎片、信息多元、信息便捷,甚至信息真伪、善恶、是否混淆的“时代大河“里,专业的媒体人,或许已经不再是新闻、讯息、深度内容的第一生产者,但媒体人应该自觉地扛起一面旗,那便是要提供给大众一种更客观、更真诚且深度的内容,以建立信息的“辨识度”,大众有了辨识的能力,才可以有真正的独立而自由的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非常是时候。2024年,下一个元年即将到来,为九运离卦,属火,而且离中虚,是虚火。代表事物趋向光明、有文化、艺术、互联网等虚的精神文化将迎来大发展。
建国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们的追求向精神世界发展。象绘画、雕刻、舞蹈、演艺、美容、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中医、佛教、道教、互联网等将蓬勃发展。
一个更加美丽精彩的未来即将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产生了美;用相对于技术的角度去解释,艺术是立足于人类文化,而产生的专业性的表现经验感性认识的劳动成果。相对于此,技术则是偏向于理性表现。
艺术的功能是描述感性认识,或者说将一切认识归于感性的凝结——这种目的性根植于人性对于灵魂归宿(或者说符号化)的追求。
艺术的未来,即是感性表达的未来。未来又是相对于历史来说的——今天来看,历史产生的一切概念皆在延续,原始、奴隶、封建制在当今仍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了;纸质沟通、电子信息沟通仍然并行。现代化不会改变历史,未来就是掺杂了创造性的历史的总和。
未来艺术的载体肯定会于当前的信息表现融合。也与这个时代题材创造性有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艺术的未来在哪里?搭载怎样的载体出现?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艺术的未来应该在我们普罗大众里面,艺术应该是普惠的,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的。现在许多种艺术作品因为曲高和寡、缺少宣传,不能够为普罗大众接受欣赏,被淡忘从而失去魅力、失去传承。有人说艺术就是高冷的、阳春白雪。艺术作品的表现场景需要成本预算,艺术表现者需要要生存生活,如果太过高冷,哪来的经济投入,哪有艺术繁荣。像火热的电影行业是无法理解那些快要凋零的艺术门类,它们还在苦苦挣扎。
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首先,不管哪种艺术形式要有宣传的意识,增加宣传渠道,才能加强普罗大众的鉴赏能力、才能形成艺术风潮,让大家都受益。拿电影行业来说,艺术类电影往往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的,但是商业电影反而有比较好的票房。商业电影里面往往启用很多的电影明星,起到广泛的宣传作用,发行前期的路演提高了宣传渠道。
其次,许多艺术形式需要增加商业元素带动人们的鉴赏热情,用商业的手法来运作艺术形式。 还是拿电影打比方, 现在的电影基本分两类,艺术类电影和商业电影。我们可以在艺术电影里面加入一丢丢的商业元素,不偏离艺术表现形式的根本,也不从众于商业电影俗套, 然后用商业化的手法去运作艺术电影发行,让艺术电影发光发热、重现繁荣。
就像一件严肃的中山装上面加入一点花纹的图案、花朵点缀,让人耳目一新更富生命力。 在我看来,其他的艺术门类也要这样思考和经营,才有未来。
我是老同学 时光解码ZB,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艺术是永无止境的追求。生命不息,艺术追求不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