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些书法作品看起来字特丑,却仍然能获奖!谁能回答?
书法,笔法,都是为什么有些书法作品看起来字特丑,却仍然能获奖!谁能回答?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外行看花哨,内行看门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可能这位书者碰到的评委是他本人的老师,老师肯定认为他教出来的学生必好,所以,也不管好坏,均把奖给他的原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这评委还有一个深意被隐藏,那就是:鼓励书法家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大胆创新!
诚然,中国书法不能永远活在古代大家的影子里,也不能永远为古人背书,我们要有勇气创作出属于我们时代的书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因为每个人都会写字就觉得每个人都懂书法,书法不是写字,是线条、空间诸多方面的艺术。题目所谓的美丑,绝大多数人是在评价写字,而不是书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里必须要从书法美学说起。
书法,是一种有观赏性的艺术,最直观的的就是“形质”,是大多数人观赏书法作品最先关注的维度。至于打一照面就看出“神采意韵”,也是可以的,但是并非大多数人都能做到,需要对书法的理解到达一定高度。
所谓“形质”
我们看一幅作品,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通篇之布局--“章法”
其次是单字之布局--“字法”
最后才是察之细微,看一笔之收放有度否,中侧合理否。此为--“笔法”
通过这三者的“优劣”,也可以看出观赏者的水平。
如不学字之人,懂“章法”。
识分布之理,即使结字无出处,笔法拖沓,但字与字之间分布得当,也会有一种和谐之美。
初学字之人,懂“结字”
初学书法之后,于各家书风均有了解,则可见一字之结构是否得当,合理。
入门之人,懂“笔法”
所谓入门,不过是识得“笔法”而已,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能从一篇作品中看出哪家笔意,学某帖,笔法是否符合法度,笔是否得力。
所以说书法美学,根据人的不同,则有不同见解。没人可以做到不学书法就了解“神采”,好比二维的世界永远只有平面。
书法的审美和书法的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浅议,只能说出我们看书法看的是什么,从什么角度去更全面的理解书法。
并不可能让一个没学过书法的人,就因为看了这么一篇破文,就成了“美学大家”,这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书论家,有书艺精的,但是几乎都是书艺不俗的。
常有人说“不写字难道还不会看字了?”
这是典型的“强盗理论”,如同“我用冰箱还得学制冷?”这个“冰箱理论”一样。
用冰箱,看冰箱美丑,自然不用懂制冷。
但是非要评价人家冰箱好坏,非要争个是非对错,实测数据要比较“嘴强”靠谱。
懂“原理”重不重要估计不用我多说了。
谁人都可以说这个东西用这不顺心,这是权利,但是没道理的强硬较真就是属于“杠”了。
对于这类人,客气则是多余的了。
其实每个人看一幅字都可以说“我不喜欢”,其实我个人在初学时,最不喜欢的字就是王羲之的字,事实证明那是我无知。
为何非要谈“抬杠”的问题?
因为我们讨论的是美学,是一种客观的角度,是有衡量标准的,并非泼妇打架,谁打赢了谁就是真理。
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因为接下来讲的很多估计都会被这类人“无脑喷”。
① 章法
很多人都喜欢王羲之,赵孟頫那种排列比较合理的字。但是对于王铎傅山徐渭那种气势磅礴的大草不待见。
其实任何一种审美,都是矛盾的,美学也是建立在哲学上的。而中国的哲学,简之称为“道”,化而为阴阳,是一种对立矛盾的审美。
具体的就不多说了,可参考我前文“书法中的阴阳”
王羲之,赵孟頫,文征明的书风大体上属于偏“静”的,需要平和的心态支撑。而王铎,傅山,徐渭则从跌宕连绵的线条中可看出“燥”,需要一种心情的起伏来支撑线条的变化。
看书法如看人一样,不能说“这个人脾气好,他就是人,他个人脾气爆,他就不是人(抑或说:不是好人)”,这是不成立的。
如果成立,只能成为“偏见”,而非“客观”。
学习书法,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客观”的心态,不能说自己喜欢的就是好,自己喜欢的就是不好。
当然,不学书法怎么说都是对的,因为你没法跟他们解释“哪里错了”。
但是想要学,要学好,就一定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偏见带来的只有“片面”。
于右任写字重形质,以形质“厚实”为主。
林散之写字重神韵,以形质“缥缈”为主。
因追求不同,所以表现方式不同,给人的直观感受也不同。
② 结字
有人喜欢米芾,但是有人不喜欢苏轼,有人喜欢欧阳询,但是不喜欢颜真卿。
但是,审美应该做到可了解米芾的沉着痛快,也可以看到“石压蛤蟆”的敦厚之美。
字到了一定的高度,是没有办法比较的,历史上各个大家都有其出彩之处。
上一篇:在办公司给女领导告辞,女领导说我都不送你了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