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书法的顺序为篆隶楷到自创?
楷书,隶书,书法为何书法的顺序为篆隶楷到自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何书法的顺序为篆隶楷到自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就是秩序。任何事情都必须排列出一个顺序来,民间有从大排小、由老到少的说法。具体到“书法顺序为篆隶楷到自创”的排列顺序,其实就是由老到少这一约定成俗的规矩。
汉字的出现,最早是由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出土的甲骨上所发现的符号,后由专家经过艰难的判读,并且取得一致的意见,最终推断出这就是汉字的鼻祖,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甲骨文。
中国文字由甲骨文,不知又经过了多少年的演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类似的文字种类五花八门。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由宰相李斯将小篆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这就是历史教科书上所说的“书同文”的由来。
篆书毕竟还是笔画较多,不利于人们传播与学习。到了汉代,人们又发明了一种便于书写的字体,就是汉隶。隶书在小篆的基础上,将文字的横竖点撇捺进行了规范。
文字的发展可以说是到了宋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宋体字的出现和形成,更进一步的固化了汉字方块字的字型。
由汉字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先有篆书,中有汉隶,到了宋朝,汉字发展循规蹈矩,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正楷字。
书法的顺序很可能也是遵循文字诞生和演变的顺序。以上文字内容只是本博的假设和推理,至于正确与否,还是有书界的大佬们来裁定。欢迎大家争鸣,但绝不接受胡喷乱骂!(2020/06/1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四为堂主人解疙瘩,我来解析一下这个小疙瘩。
并没有一种书法的顺序叫做:篆隶楷到自创。这是一种门外汉想当然的排序方法。
如果按照书法字体的形成时间排顺序的话,一般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简帛书、章草、草书、魏碑、楷书、行书。
如果按照学习书法由易到难的难易规律来排序的话,一般是: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等。特殊情况因人而异。
至于自创,在没有文字的古代,仓颉造字阶段可谓是真正的自创,随后各书体的演变都是在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的结果。
楼主所谓的自创,可能是说书法作品的风格,这是在反复临摹学习、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比较独特的书法面貌,也是有传统书法功底作基础的,并不能叫做自创,而是风格不同。
我是四为堂主人解疙瘩,所言个人愚见,欢迎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由简入深,先易后难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篆 修练的是线条,线条质量是书法的根本!
隶 修的是意 ,意是书法中灵魂!
楷 修的是法度,有了法度的字才是书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问不太清晰,我理解为两重意思。
一是书法历史演变顺序,大致应该为篆,隶,行,楷,草。
二是练习书法的顺序,主流方法基本应该从楷书开始,然后入行书,草书。
楷书学习的好可以同时练隶书,至于篆书等楷书练差不多了再学也可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汉字的起源以及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就属于篆书中的大篆的范畴。篆书又分为大篆与小篆,都属于古文字。而大篆则是指包括甲骨文、金文、古籀文,石鼓文和六国文字等先秦文字;小篆则是指成熟于战国晚期,秦代通行的一种文字。
其次是小篆追求笔画单纯圆润,结构均等匀称,呈长方形,和谐整齐统一,无处不体现了法家思想对当时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以秦朝李斯最为著名,留有《峄山碑》和《泰山石刻》
然后有篆书经历数百年渐渐衍变成隶书,也就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也是最生死攸关的变化——隶变。并形成了风格不同的隶书。隶书将篆书中曲笔部分改成了直笔,增加了粗细方圆的变化。隶书字形整体趋于扁平,书法体势相背。
篆书经历数百年渐渐衍变成隶书,也就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也是最生死攸关的变化——隶变。并形成了风格不同的隶书。隶书将篆书中曲笔部分改成了直笔,增加了粗细方圆的变化。隶书字形整体趋于扁平,书法体势相背。
到了魏晋南北朝,楷书兴盛,继而在唐朝发展到鼎盛时期。在这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出现了后世称之为初唐四家的欧、薛、虞、褚。其后更有被尊称为楷书四大家的欧、颜、赵、柳四位,风格各异,尽态极妍,将楷书艺术真正的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一直到现在仍旧是我们书面印刷和日常交流使用的正书。
上一篇:你买的最坑的育儿用品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