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从古至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那当今几亩地才能让人温饱有余
温饱,农民,土地从古至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那当今几亩地才能让人温饱有余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什么叫种地呢?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农村的发展,种地的定义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话说:"天旱三年吃饱饭,水涝三年饿死人。"中国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脆弱,遇到灾年,农作物绝收,一百亩地都养不活一个人,遇到风调雨顺,一亩地就可养活人。国家要加大粮食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对耕地的利用要本着"水路不通走旱路"的原则,并且还要考虑合理轮作,对农业进行规划,确保旱涝保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做为一个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家庭背景的我,我认为先分析几个因素再来回答你这问题:
1、时代背景。我们经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如今,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奴隶社会人民的自由及发展意识被限制,在这两个时期乃至我们建国初期都是农业大国,以农业为主的我们,大部分国家税收也是来自农业,国家重农轻商,古代我们很少有农民拥有自己的几亩地的,都是长工短工雇佣形式给地主打工。只能到新中国成立农民当家做主了才给我们所有农民有了土地。
2、生产力及科技发展。现如今我们国家在各领域都在创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机械化已经很普遍,可能你一个人就能种上几十亩或者百亩地,以前完全是靠人力,所以现在我们比古代可要进步太多了。
3、思想意识。因为古代时候奴性意识比较重,农民只想着明天有没有活干甚至想我的活会不会被其他人干了,也就是说那时候大众就业这个行业是最好的,而现在我们就业面宽了不在局限,经过41年改革开放我们现在的想法是包几百亩地使用科技来种地。水稻之父袁隆平解决了一亩地量产问题使得一人种几亩地变为一人经营这个产业链的几个环节。所以是思想意识上我们要去种和想去种两种形态。
所以现在回答你这问题一个人种几亩地?现在就业面广,如果一个人去种可能我们是想种后我们能把它做大做而不是局限在几亩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农村农民种几亩地才能达到温饱有余?
首先这个问题不能宏观的回答,要切合实际深入分析。温饱~这一词给人的感觉就是以前国家贫困人均收入低,经济条件差,那时候大多用温饱来形容。
第1——什么是温饱?标准是什么?
温饱是指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不缺吃穿,有提升生活品质的空间与能力。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一日三餐发愁,一家人吃饭不用为了食物缺乏担心,农民种地一家十几亩地的收入是可以算是达到温饱的。
第2——温饱有余是什么?
温饱有余是指物质上有剩余,有能力在精神上提高境界。富裕生活是在物质上极大地丰富。在温饱基础上有比较好的生活条件,有富余的经济。要达到这样的标准的话农民要种二十亩地吧,能到温饱有余的水平。
不过随着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要想靠种地跟上经济形势,在农村最起码要种50亩地,除了费用的开销,最后的产值净剩的差不多和打工一样高,这里不说种植那高搞经济作物,大棚之类的,只说种普通作物。
总结以上几点,农民种地要达到温饱有余按照现在的经济条件最起码50亩地左右,再少了就没什么剩余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土地是农民命根子,原是指农民吃不上、没啥吃的时候,能有几亩地,确实可以不再愁吃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农民有多少地大概都无关紧要了。许多人算过,种一亩地,需投入种子、农药、化肥、抗旱等数百元,加上粮食作物价格一直走低,所以,很多农民只是把地一种,就选择了外出打工或其他营生。
当然,也有部分农民“因地制宜”,抛弃传统农业种植,搞大棚、种蔬菜、种药材等,获得了比传统种植高得多的回报,这也是一些地方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产量大幅减产的原因。
当今几亩地才能让人温饱有余呢?看你种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都是科技化技术化了,种的农作物方向对了管理好了一亩地的收入也不会少!
上一篇:各位亲朋好友。可否聊一下,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