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世界各地都会不约而同产生语言,且语言不同,文化相似?
语言,人类,不同为什么世界各地都会不约而同产生语言,且语言不同,文化相似?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种观点据称语言的产生,是因为人类基因上很小的变化导致大脑内部重新“布线”,从而使得人类具备了语言的能力。
语言的产生的三个条件:
合并。合并就是人可以实施的一种认知操作,合并让我们用已经构建好的心理物料或某种概念来编造更大的心理物件。拥有合并,就能获得无线多样的具有层级结构的表达式,还有思想。
感觉—运动系统。Chomsky认为在合并出现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感觉—运动系统。它们的使用原来极其有限,是合并出现后感觉—运动系统才对人产生了较强的作用。
思维系统。合并出现时,我们已经有了某些思维系统,这些思维系统都是初步的,有待发展的。
语言产生的过程大致是怎样的呢?
第一阶段,在合并出现之前,人类先产生了有限的思维系统,也有初步的感觉—运动系统。
第二阶段,人类拥有了合并技术,并有了无线多样的层级结构表达式,使思维系统和感觉—运动系统得到应用,人类突然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思考、计划、释义。
第三阶段,人类的后代也遗传具备了这种能力,逐渐拥有多的选择性优势。
第四阶段,这样发展下来,某一天人类发生了讲思维外化的想法,开始不只是按“图”思物,渐渐产生了语言。
那么,语言的作用是什么?
很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用于交际的工具,如果“交际”表示任何形式的互动,那么外化的语言的确用于交际,但如果我们认为交际的概念是意指什么,比如交际是传达信息等等,那么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被外化的语言是用于交际的。
绝大部分的语言都是内在的,人类也正是因为被赋予了一个拥有合并操作的内在系统,我们才可以在计划、释义以及思维等方面拥有极大的选择自由,甚至算术、音乐以及其他许多东西才能自然的衍生出来。
文明也是类似
远古人类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和安全问题,所以谁先解决,谁就先进、文明。所以古代大型文明的首要共通点就是:农耕+围城化聚居生活,等温饱安全问题解决之后,接着就要解决精神生活,知识传承问题。
因为需求相似,所以在当时的技术环境和相似的生理结构下,人类自然就会采用相似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剩下的差异就是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等因素共同影响下造成的差异,比如两河流域干燥,芦苇泥石多,就用了锲形文字,咱们黄河生物资源丰富,就用了甲骨文;但不管文字的差异如何的大,终归万变不离其一,文字只是我们内在想法的载体,我们真正的财富是我们的想象力,文字也只是我们想象力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想象力把我们连接在一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语言是相互沟通的方式,他的产生是基于人类这一特殊物种所具有的生理结构,和高于其它物种的思维辩别能力,以及群体活动这种社会生活状态。
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人种不同,但生理结构,大脑的思辩能力相同。所以在人类群体生活这种社会形态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在表达思想意图的时候,他们的沟通方式就从简单的发声,慢慢演化到言语形成。
由于地域不同,人的意识形态不同,世界各地的不同社会群体产生的语言结构就不相同。在文字的形成初期,各个地域文明产生的都是象形文字,不论他是以什么形态表述事物,所表述的对象是相同的。同一个事物,在埃及文字的形成初期,就是描绘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我们华夏文明的祖先所创的象形文字,对事物的表述符号是结构简单且形象的。这种对事物记录的差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字体系。
不论生活在地球的哪个角落,这个世界的形态是相同,都是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狼虫虎豹,日月更替,四季变化,人类感观到的一切事物形态是相同的。这就是为什么文化会相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语言伴随着文明产生,是人们交流的纽带,通过语言传达信息,分享知识。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文明,他们的发展伴随着语言的发展。
无论是民族,国家还是文明,复杂的组织结构,要求有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而语言是最基础而又有效的联系方法,文明的多样性造就了语言的多样性。
通过语言的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强化人际关系的沟通,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进一步构建成为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
语言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程,不断产生融合发展乃至消亡。语言的种类也是一直在变化的,语言学家推算,在2000多年前,地球上大概有12000多种语言;500年前,这降为9000多种;到了现在,进一步降低为6820种。现在仍然有很多种类的语言因为使用的人数越来越少,而濒临消亡。
人类文明一直在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着地球上面不同文明的融合发展,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也不断融合发展。
就拿联合国来说,指定的工作语言有六种,分别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和阿拉伯语。客观上形成了巨大的头部效应,促进了文明的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使地球上不同语言,不同文明的人相较于过去,能够更好地交流,相互影响和学习。
互联网技术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具有穿透力的现代通信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让信息在全世界畅行无阻;现代化的工业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客观上促进了人们现代生活习惯的养成和趋同,种种原因造就了现代社会不同文明语言不同,文化相似的现象。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文明的影响力,影响力越大的文明,语言就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英语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成,诞生于日德兰半岛和莱茵河流域,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后因英美两国经济、军事和政治的世界领先地位而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如今它是国际指定的官方语言,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亦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并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