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农村种植的玉米已经出苗。发现玉米幼苗出现黄苗是咋回事?
玉米,幼苗,叶片眼下,农村种植的玉米已经出苗。发现玉米幼苗出现黄苗是咋回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眼下,农村种植的玉米已经出苗。发现玉米幼苗出现黄苗是咋回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玉米出苗阶段,刚钻出土壤的苗芽黄化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玉米苗芽出土三五天后,幼苗仍然一直处于黄苗期不转色,这就需要分析原因了;一般情况下,玉米幼苗期出现黄化现象与播种的种子有关,与光照程度有关,与干旱涝渍有关,与土壤成分养份有关,与药害有关,与病虫害有关;种植户需找准症结辨明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改善措施,帮助玉米幼苗快速恢复正常长势。
玉米芽苗黄化属于正常现象的原因
对于玉米种植的出苗阶段,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凡是刚钻出土壤的玉米幼苗几乎都是乳黄色的,甚至到第一个叶片刚要舒展的时候和苗蕊基本还处于黄化期;我们常常这样认为:玉米的叶片应该是深绿色的才属于正常叶色;但为什么玉米的幼苗期黄苗被认为是正常现象呢?为什么玉米苗芽期不转色呢?
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玉米芽苗期黄化不转色与叶绿素的合成有关;我们都知道,玉米叶色深绿是叶绿素合成的结果,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将植物叶绿素转化沉淀分布在叶片上;叶片接受光照程度越强,叶绿素的转化能力就越强,叶片也就越转越绿。
但是,玉米出苗阶段,玉米刚刚从黑暗的土壤里钻出地面,玉米芽体和芯蕊比较脆弱,它对外界的光照,温湿度,风吹雨淋,不能立即适应;所以,玉米芽体通过自身自我保护能力,将芽苗乳叶曲卷起来,加强对外界生存环境不适的抵御能力;因此,曲卷的叶片不能全面接受阳光的光合作用,不能立即形成叶绿素的转化,且玉米芽苗的生殖能力本就羸弱,吸收转化能力尚处于启蒙阶段,所以,玉米芽苗也不能立即进行实行叶绿素的循环转化功能;故玉米芽苗阶段黄化属于正常现象。
当玉米出苗后5天左右,随着玉米幼苗生殖能力的加强和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加强,第一叶片逐渐开始舒缓延展的时候,玉米幼苗已经可以逐渐接受外界环境,开始接受光照和叶片光能转化作用;所以,玉米出苗5天后,芽体开始接受光能转化和叶绿素的合成,玉米幼苗也会由乳黄逐步向叶片绿色转化。
玉米幼苗期黄化的原因
如果玉米幼苗期,叶片逐渐转化成深绿颜色才属于正常,但幼苗期叶片仍然处于黄化现象,这就不属于玉米芽苗出土后的正常乳黄色,这就需要根据症状辨明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帮助玉米幼苗期叶片转色恢复正常生殖生长。根据玉米种植经验分析,玉米幼苗期黄化的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一,与品种或种子的质量有关;如果种植的玉米适应能力差,抗性差,不能适应当地的种植环境或者土壤墒情;或者种植的玉米种子存在成熟度不足,种子纯度不高,种子受到过辐射,霉变,受潮;或者受到不良浸种,都可致使玉米出苗后,在幼苗期出现黄化现象。
二,与出苗后的光照程度有关;如果玉米种植地处于背阴处,或者受到其它遮挡物的覆盖,或者种植地的土壤过分板结,或者种植的深度超出正常种植范围;玉米芽苗出土后,不能正常接受自然环境的炼苗,不能全面接受阳光光合作用转化,不能及时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或者芽苗出土阶段受到过大外力挤压,玉米芽苗生殖系统受损,也可致使玉米幼苗期秧苗黄化。
三,与干旱和涝渍有关;如果玉米播种后,出苗阶段到幼苗生殖生长阶段土壤过于干旱,玉米对水分的吸收量过少,或者玉米出苗后,芽苗水分蒸腾量过大,玉米幼苗会出现黄苗或者枯萎现象。如果玉米幼苗期遭受连续阴雨浸泡,田间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玉米秧苗长时间浸泡在水里,根系泡发膨胀,会造成玉米根系缺氧和根系沤根现象,也能形成玉米幼苗期黄化苗。
四,与土壤成分养份有关;如果玉米种植地土壤酸化严重或者属于碱性土质,也能造成玉米苗期叶片黄化;如果玉米种植地土壤贫瘠,有机物质含量低,土壤营养结构不合理,微量元素不均衡;比如玉米种植地土壤高氮缺锌,玉米幼苗期就会出现黄化苗;或者土壤中高磷物质丰富,也会抑制土壤中锌元素的活性,同时也会阻碍玉米对锌元素的吸收;如果玉米种植在底肥上或者根系离肥源太近,造成烧根烧苗也会出现玉米苗期植株黄化。所以,酸碱度不适,高氮高磷缺锌,是玉米苗期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与草患药害污染有关;如果玉米幼苗期种植地杂草丛生,草患严重,也能使玉米幼苗黄化;特别是玉米幼苗根系周围杂草弥补,杂草根系不仅会争食玉米根系周围的营养,而且杂草根系还会挤占玉米根系的生存空间,阻碍玉米根系繁殖,从而致使玉米幼苗出现营养缺乏型黄化现象;如果在治理草患的时候,喷施的除草剂不对症,或者喷施的剂量过大,都可致使玉米苗期因药害出现秧苗黄化现象;如果玉米种植地土壤曾经受到污染并未完全修复,或者浇灌的玉米受到污染,或者玉米种植地有辐射源或空气污染源;也能致使玉米幼苗期发生基因改变,形成黄化苗现象。
六,与病虫害有关;如果玉米幼苗期遭受病虫害的浸染,也是玉米幼苗期黄化的一个因素;比如玉米苗期遭到根腐病,苗枯病,茎腐病的感染侵害,或者玉米幼苗受到地老虎,斑须春,蚜虫,灰飞虱大的啃食,都能致使玉米幼苗出现黄化现象。
综述
玉米芽苗阶段出现的黄化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干预,几天后,玉米芽苗接受光照形成叶绿素转化,即可逐渐转色;但玉米幼苗期仍然出现黄化需要找明原因,一般情况下,玉米幼苗期黄化与品种或种子质量有关,与种子的深度,光照程度有关,与干旱和涝渍有关,也与玉米种植的土壤土质成分,营养结构有关;与草患药害辐射,病虫害有关;种植户需根据玉米种植过程,结合玉米幼苗期的实际长势和黄化程度,分析出玉米幼苗期黄化的原因,然后采取干预措施,帮助玉米幼苗尽快恢复正常长势,促使玉米幼苗进入良性生长轨道。#2020金稻穗计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