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巴赫,对白,小说如何理解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主人公的内心独白里,他一会儿把自己当成第三者,一会儿又与母亲对话起来,并且马上又转为第三者,把母亲语调中的亲昵色彩摄取过来,一会儿与母亲、妹妹同时对话,一会儿又与妹妹单独对话,然后自身分裂为二,相互对话。
对白中的我,时而是主体,时而是客体。这种颇为别致、复杂的独白性对白,会使敏感的读者走入人物的内心,产生一种撕心的痛楚和颤抖的感觉。对白中的对白更为复杂,它的基本原则是巴赫金所说的:
“公开的对白中的尾白与主人公内心对白中的尾白的交织、和音或间歇”。
所谓尾白,一般指剧中的一个角色在一个地方说出的最后一语,另一个角色在另一个地方凭以接着说,此处含有转意,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同时尾白也可以作对答、反话理解。
该如何理解?
首先,这里有一个主人公当面回答另一个主人公隐蔽于内心的、不出声的尾白的对白。
例如娜司塔谢在决定自己命运的那天晚上,有好几人向她求婚,包括梅思金在内。当她心痛欲裂地诉述自己被凌辱的身世时,公爵对她说他没有一点过错,表示要尊敬她一辈子。
这一评语正好是女主人公在长期的屈辱生活中所梦寐以求的:
“难道我不想嫁给你这样的人?你猜得对,我老早就梦想着了。当我孤孤单单地在乡下,在托慈基家,住了五年的时候,就一直在那里思索,在那里做梦,老想嫁一个像你这样善良、诚实、带点傻气的人,他一定会跑来对我说‘您没有错,娜司塔谢·费里帕夫娜,我崇拜您’我有时竟想到发狂的地步。”
对女主人公长久埋藏于内心的尾白的呼应与公开的回答,是一种感应式的心灵接火,它引起了她的感情的融融火焰,从而使她的心灵巨痛直露于外。
其次,这是一种表面虚饰的而又充满暗示的对白,突然转为揭示事物本质的对白。
像波尔菲里与拉斯柯尼科夫的三次会见时的对话就是。两个主人公的对话,开始带有一种不着边际的虚饰色调,但双方又都心里有数。
因此,那种似乎莫名其妙、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往往是一方有意,充满暗示,一方无意,可以随时收回,作为偶而失言,而在读者听来却带有叩击心灵的重感。
波尔菲里同拉斯柯尼科夫谈话,就是要迫使他说出隐藏于内心的、又是他最不愿意说出的话来。第三次会面时,两人似乎仍在谈论“第三者”。
可当拉斯柯尼科夫问出“那么……是谁……杀的呢?”后,立刻使自己失去了“第三者”的身份而变为对话人。
这一发问,正是他长期隐于内心的尾白的迫不得已,而又是无意识的外露,是他的最后防线,是他的背水一战,是他想听而又最害怕听到回答的提问,可是这也正好是波尔菲里的期望与最后的等待。
对于这时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防线倾刻崩溃,帷幕砰然坠落。原来那种富有暗示、虚饰的对白发生急转直下的变化,变得单刀直入,使人碎不及防,其紧张、动人之处,真让人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曾经发生了虚脱、好些日子总是神不守舍的主人公,此时形神逐渐合二而一。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这类扣人心弦的“微型对白”极多,而且各具特色。他还往往突破常态心理的表层, 抓住人物内心在瞬间里闪过的下意识、潜意识的反应,通过具有内心对话性质的形式加以动态描写,对人的心灵作淋漓尽致的剖析, 造成十分细腻的、丰富多彩的“ 微型对白”形态。
这些不同类型的“微型对白”,包括用得相当广泛的主人公的“自白”在内,能够深刻地显示出人的复杂性,意识的多层次性。这些匠心独运的、善于创造极富艺术感染力的艺术气氛的对白,汇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奇观。
同时,巴赫金认为陀氏小说中的对白,具有“未完成性”的特点。
生活在本质上是对白性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白关系,而生活是无限的,因之对白也带有未成完的特色,并显示出多种声音和意义。
这种未完成性表现在小说故事发展上,似乎没有一个结束,表现在结构上,即如前面所提及的是一种多线索、多主题各自发展而互有交叉的特征,表现在人物身上,即主人公们在对话中,永不给对方下一个最终的、完成了的评语,人与人之间不是一种封闭性的关系。即他所说的:
“主人公的语言和关于主人公的语言,是为他对自身和别人的非封闭性的对话关系决定的。”
所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人物相互之间不作“背后的”评语,即使互有什么看法,也只存在于对白中。
总之,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揭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为后来的陀氏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回答完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他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独白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陀的作品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调并不要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每个声音都是主体,议论不局限于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的功能,还被当作是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的意识,但并不对象化,不变成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小说具有对话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复调小说打破了作者立场对文本内部声音的独断,从而超越了狂信,而又使作者立场以“多元中的一元”的身份进入文本,从而超越了犬儒。复调小说的对话性的最终指向,是要缩短思潮前沿与公众间的距离,提供自我启蒙和思想操练的场所。而由于21世纪社会整体公共空间的变化及信息部落化的趋势,复调小说的社会功能受到了巨大挑战。
一,“复调”如何实现及其本质属性
上一篇:想把头条做好。不知道有没有人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