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2020年越来越严重的农村耕地抛荒如何破解?
土地,农民,农村2020年越来越严重的农村耕地抛荒如何破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平原地带的农田不会抛荒,是因为自然条件好。土地平旷,集中成片,适合机械化耕作,很少需要人工。因而生产效率高,投入回报大。
山区、丘陵地带,山高坡陡,地块零碎,气候阴冷,整地难,保水难,耕作难,运输难。机械进不去,样样靠人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古代,在生产力低下和社会发展落后的地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人工种地的方式适合人们维持温饱的低下的生活需求,劳动力低廉,这种低回报的生产方式得以延续,耕地不会抛荒。
现在社会发展了,而且发展得很快。随着工商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社会财富大量积累;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就业,劳动力价值快速提升,耕种条件恶劣的土地被抛荒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趋势。
农村为什么抛荒现象普遍。
1、耕种土地的条件不仅没有与时俱进逐年优化,而是严重退化。
2、劳动力成本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入不敷出。社会物价上涨是大趋势,其中上涨最快的是工价。
3、农民工进城,城镇化推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进展很快。贫困地区扶贫,劳务输出是重要措施之一。现在农村空心化日益普遍,老农民老了,年轻人不务农。农村种地的劳动力奇缺,是耕地抛荒的第三大原因。
仔细想来,耕种条件恶劣的地方,耕地抛荒不会减少农民收入,不会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不会威胁社会稳定,不会损坏耕地和生态环境。它是自然生态的正常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是各级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耕地抛荒现象的严重性。中央、省、市各级应进一步加大“三农”政策力度,县市区一级应进一步落实“三农”政策,深入基层调研,因地制宜,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杜绝土地抛荒现象。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切实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未来5年,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全面加快农村中小水利工程建设、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对中小型排灌站更新修复,对灌溉沟渠治理清淤,实现农业命脉全覆盖,切实扭转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扶持造就一大批种粮大户。县市区要进一步增强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力量,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农村土地流转专门的管理机构,认真做好农户承包耕地的余缺调剂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行以出租、入股、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活力流转。
四是进一步加强管理监督服务,着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组建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加快“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建设,鼓励种田能手、土专家有序参与土地流转,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实行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对抛荒农户说服教育和监管力度,对抛荒的承包人不仅取消各种惠农补贴,还要进行处罚,对抛荒达两年的可由村集体收回其土地承包权。改革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粮补政策,严格实行“谁种粮谁得补贴”政策。对水源等自然条件差的抛荒地,可以由集体收回,统一改造为经济林基地;对低洼田、水浸田可开发成鱼塘基地,由集体统一经营或对外发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还是应该对“三农”加大扶持,现在我们这里土地荒废的多,一是因为没有年轻主力去种地,家里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残。年轻人都走去打工挣钱了,家里老人做的动的就做点,做不动的就无能为力咯。所以导致现在土地越来越多荒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直以来,土地都是老百姓的生存之本,没有土地,就没有办法种粮食。因此以前在农村,很多老农们一年到头都是干劲十足,收获的粮食,挑出最好的交给国家,然后留够一家人吃的口粮,剩下的余粮卖掉一部分补贴家用。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给农村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即便如此,在全国耕地并不富余的情况下,农民的种地积极性仍然不高,农村耕地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
那,农村耕地抛荒的原因有哪些?笔者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首先,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精壮劳动力匮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的田地大量撂荒。除了那些交通便利的大地块有人耕种之外,其他大部分田地基本都荒废了,早已失去了希望的田野该有的模样。
其次,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低。现如今,虽然国家对农业非常重视,也加大了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力度,但是由于农村土地的收益比较低,很多农民对土地种植兴趣普遍不高,不少农民都选择外出务工。
最后,农民种植水平低规模小,粮食价格比较低。大家都知道,现在农村种地还都是属于小农经营,自给自足的状态。尽管国家不断提出稳定粮食价格,利用惠农政策来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过,不断上涨的农资费用,土地种植的成本也不断增加,一年下来农民所剩无几。
那,到底该如何解决抛荒现象?一起来看看两会委员们的良策。
一、开展耕地抛荒大普查,精准掌握乡村耕地抛荒情况,将抛荒耕地及时发包给劳动力富余的农户,同时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承包抛荒耕地从事农业开发,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化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风险共担,利益互补\"机制,使农民享受产业链带来的红利,从而有效保证农民收入的增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理顺土地三权关系,加快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为土地集约化耕种管理创造条件,让科学技术在粮食稳产高产上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完善粮补政策,提高奖补水平,实现精准补助,让真正种粮的农民得到补助,实现“耕者有奖,闲置无补,撂荒有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