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争的焦点是什么?
儒家,法家,孟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争的焦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争的焦点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百家争鸣来自于先秦诸子,这是从春秋晚期到秦汉之前三百年之间,中华民族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先秦诸子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最具代表性的著名人物,则是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他们之间的思想争鸣,奏响了华夏民族的强音。他们的思想光芒则照耀华夏,辐射万邦,影响几千年,也留下了很多争论不休的问题,人们至今还在不断思考和探索。
先秦诸子争论的问题集中于两点:一是如何治国;二是如何做人。
在做人问题上。老子认为人性就是天性和本质,道法自然,用不着谈论。墨子认为人性建立在劳动之中,人不劳动,就不能生存。孟子则认为,人靠礼仪立世,无礼仪,如禽兽。荀子甚至说,人不仅仅在“二足而无毛”,还有父子之亲和男女之别。
因此,他们就有了各自做人的主张:老子倡导“无为”。君无为,则民自治;君无情,则民自富;君无能,则民自由。孔子奉行“中庸”。不缺位,不越位,不过头,不掉队,凡事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墨子主张“公正”,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机会均等,自食其力。荀子强调“进取”,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图强。与其听天由命,不如自力更生。孟子崇尚“向善”,仁义礼智是每个人固有的品质,天生就有恻隐、恭敬、好恶、是非之心,努力追求,则“人皆可以为尧舜”。
在治国问题上,焦点是德治与法治。老子讲“天道”,回到太古时代,人人自治,顺其自然。墨子讲“帝道”,回到尧舜时代,圣人指引,万民景仰。孔孟讲“王道”,回到商周时代,君权天授,天下为家。宗法礼乐,德行天下。韩非讲“霸道”。只有韩非认为人性本恶,只有威逼利诱,严刑峻法。历史应和了韩非,走向了秦汉,但也是昙花一现。汉初“黄老当道,无为而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是在儒法之间左右取舍,兼而有之。
综上: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尽管说法各一,也留下了很多没有结论的话题,但他们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中,很多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塑造着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品行,也支撑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论,涌现出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诸子百家”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层或本集团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
首先,就人性的善恶问题,成为诸子百家争论的焦点。强调孔子提出的“礼”,在社会规范上下功夫,不主张关起门来养什么“浩然之气”。
在对待文明态度问题上,提出人类到底需不需要规范,人到底是不是需要更加文明?人类到底需不需要情感?儒家和道家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战。
就以德之国以法治国之间的分歧上,到底是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成为儒家和法家之间争锋的焦点。
名实之家之辩,主要集中在儒、墨、道、名四家。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道家、名家,对“名实”之间的关系进行阐发,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服务。
仁爱和兼爱的争论,儒家从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伦理关系出发,强调“仁爱”仁爱。所谓“仁爱”,就是父母要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尊重自己的父母,强调“血浓于水”的亲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有自己的思想,但成体系的不多,各家争斗的焦点也不同,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关于治国的主张。
儒家主张“礼治”,这是继承孔子“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主张。孟子发展为“仁政”。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法家主张“法治”,法家的政治口号是“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战国时期,法家主要划分为齐法家和秦晋法家两大阵营。秦晋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齐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法教兼重;秦晋法家奉法、术、势为至尊与圭臬,齐法家既重术、势,又重法、教。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学术摆脱了理想主义的窠臼,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在此基础上,黄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张,不但解决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还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另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兼采百家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的精华。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上一篇:在南宁硬扛5千房贷真的扛得住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