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孩子青春期的看法?教育和沟通方式你认为怎么做最合适?
孩子,家长,自己的对孩子青春期的看法?教育和沟通方式你认为怎么做最合适?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二、不要在饭桌上教育孩子
原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是件温馨愉快的事,即使你不言我不语也不会觉得尴尬。然而不少家长却宁愿打破这种沉默,也要利用这种轻松的氛围来教育孩子。
常见的是,父母们喜欢趁着吃饭时间对孩子或是问东问西,或是大讲道理,一番说教,或是不断责备。
所以,没有哪个孩子会喜欢“饭桌教育”。在这个时间点来对孩子进行说教,不但不能让孩子更听话,反而会让孩子更叛逆。
一方面,这会直接导致孩子没有食欲,消化不良。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形成厌食症,健康状况堪忧。
另一方面,父母的追问或是责怪,会让孩子形成抵触心理,扩大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隔阂,影响亲子关系的沟通。
严重的,导致孩子一到吃饭时心里就会高度紧张。时间久了,产生某种心理疾病。
到了餐桌上,就应该先放一放。过多地追问孩子的在校表现,或是考试名次,只会招致孩子的反感。
在饭桌上,适合最简单的交谈。想要孩子多主动和父母说话,就要营造说话的愉快氛围。不妨跟孩子一起分享他学校发生的好玩的事情,这会带动孩子的快乐情绪,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或是,问问孩子今天的安排。
最重要的,多去真诚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说说最近看过的电视剧或电影,收获到了什么,这几天有没有结交新的朋友,或是学校里的饭菜合不合胃口等等。
第三、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
有研究表明,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够体现平等原则的沟通手段。反观现在的家庭沟通方式,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及其所在家庭,效果十分不理想。
这是因为家长与孩子交朋友的目的不明确。说的直白一点,很多家长“屈尊”与孩子交朋友、平等对话的目的,还是要教训孩子,还是要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复制、粘贴到孩子的脑海里。这种完全专制、独裁的指挥棒不得不说也是孩子的悲哀。他们应该有形成自己独有价值观的机会。家长与孩子交朋友,首要目的不是去影响、教育,而是要理解、倾听。
“倾听是高明家长的必备技能”,但能实现倾听的前提一定是家长能够得取得孩子的信任。只有以信任为前提,孩子才肯向家长倾诉,家长才有倾听的机会,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们切记,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就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
要记住,孩子的敏感性是天赋,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性尤其强烈。倾听是为了了解孩子的需求,那么在有效倾听后,就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完全照搬家长的方案,家长要有妥协,要有商量,要给彼此余地。
要相信:孩子不会百分之百都是错;绝大多数孩子还是讲理的。想要良好的亲子互动,家长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高高在上的地位,耐心的去做,孩子就会乐意和父母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也愿意接受父母所给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没找到好办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青春期儿童,实际上很多家长都觉得蛮头疼,就是儿童好像开始长大,开始不听话、反叛。实际上在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个时候儿童开始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想法,是一个成长的标志,证明儿童已经长大,开始慢慢向成人过渡。
2、所以其实这是一个好事,问题是这个过渡跟家长对他的期望有差别。所以不是压制儿童不让他成长,而是家长自己要成长,把自己高度拔高,那儿童就会跟家长一起升高,这样才可以达到效果。
3、对于怎么去拔高,实际上不同年龄家长有不同的角色。首先在1-2岁的时候,家长是幼儿的守护神,这个时候要关注到他的安全,吃喝拉撒睡基本东西需要保证好,保证其安全和成长。
4、3-6岁的时候,儿童需要玩伴,这个时候就要跟儿童玩,要让其跟父母有很好的亲子沟通,然后让他在玩中学习,去遵守规则。到小学阶段是6、7岁,然后到12岁左右,即青春期前,是家长做教练的过程,就是训练儿童自己去面对学习,让他学会自己去面对生活,然后学习各种技能。
5、到青春期以后,实际上家长的角色就升级到朋友,家长跟儿童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就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尊重他的决定,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要求他听话,要求他遵守什么规则,要求他按我的想法做,其实这不太可能。所以对于青春期少年来说,最关键是要升级父母的角色和升级父母的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