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子为何强调做人要“自讼”“自责”?对提高道德修养有何好处?
自责,自己的,孔子孔子为何强调做人要“自讼”“自责”?对提高道德修养有何好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孔子为何强调做人要“自讼”“自责”?对提高道德修养有何好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的教育要自我捡讨,有错就解,要自律做什么事都三思而后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孔子强调做人要"自颂”"自责“的论点,来自〈论语〉公冶长篇第五。意思是"我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便自我责备的哩”。其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可以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都非常强调做人要“自颂"、“自责"。 这和儒家道德礼教,孝、悌、忠、信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其核心是“仁"。
1、理解了孔子的“自颂"、"自责”。就知道了孔子思想对提高道德修养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也可以看出提高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历来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2、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做人做事“自颂“、"自责”的。随地扔垃圾的人。开车占道,随意变道的人,随处可见。他们不知道错了吗?所以今天强调提高道德修养和”自颂"、“自责“是一脉相承的。自我反省、自责应该是一个人理应有的品德。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做的事有自律,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那么社会文明就会进一大步。就没有孔子说的:"放於利而行,多怨"。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话语点明了“自颂”、"自责”的核心。应该向贤人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每年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道德模范人物颁奖晚会。就是一个象道德模范学习、看齐、弘扬最好的例子。就是孔子说的,"德不孤,必有邻。
4、今天我们重提孔子的“自颂”、“自责"。虽然和现实社会道德理论要求有差距,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它是社会道德理论对古代道德理论的继承发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的自讼,自责,为何孔仙要强调人要有自讼,自责呢?原来是,人在社会交往工作生活中,要给民众一个自身素质行为以公众式透明公正的形象立足于民众之中,这样就能夠以正能量的行态以身作则,使社会风气得到优秀正常传扬,至于自责,人有自责的心里,才有负责任的意识行态,去为人处世,便能对自己严于律己,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做些积德行善之举,这样便是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任的态度,对自己又有要有内责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样。使自己时刻清醒自身的行为准则。做到这些,便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最高理想愿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谢谢你的盛情邀请!
孔子强调的“自讼”“自责”的思想对提高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工作实践中感触颇深,一件往事记忆犹新。孔子提出的自我修养的方法。自讼、自责。见《论语·公冶长》:“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即对自己的过错进行自我责备,也就是道德上的自我谴责。所谓自讼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言行、是非曲直有个明确的认识,指的是善于解剖自己、严于律己的品质。它与我们今天倡导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相同的含义。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那时我们班组因团结不好经常发生矛盾,严重时还影响了工作,这种情况在整个单位里无人不知。后来领导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用的方法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思想武器,我记得当时领导正是引用了孔子的这句“自讼、自责”这句话做力开场白。在长达三天的会议上通过批评,尤其是自我批评后几个同志深刻认识到自己在道德修养上存在问题,有搬弄是非的行为,破坏了班组团结,他们从人生观的高度深刻的剖析了自己的的错误並取得了大家的谅解。自此之后我们这个班组的很多同志在道德修养上都有了很大提高。第二年还被评为先进集体,其中一人被评选为部一级先进工作者。实践证明无论历史还是现实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自讼、自责”的思想武器,它是我们进步的有力保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蒙教有需相生讼,说的是启蒙受到环境的影响产生感知自然社会的意识而形成思想观的价值趋向,简称产生了基本的需求欲望,需求得不到满足平衡时而产生另一种需要,即是不满的表述和维护需求利益的参照,参考源于道在社会中的大众普遍遵循的形态特征,如基本的善德,自讼与己以用将心比心,站在多角度去思考自己的行为观念是否符合当前的道德标准,如何更融洽的合于这种标准。自责出于过极或不足,用易来言,是为损益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处,对自责之象多以抱愧疚之意,然自讼者出于道德则自勉可进,自责者出于补损而有益,若又出于另一种自利的需求满足而自讼,则其讼又相远于普遍道德的标准,若自责出于所需的不满,则复为益之不足的道德。自讼自责常道论之则有好处,其讼责不在德,而在于其所观的道而定,故而有自讼自责而不加以勉之处,常思自讼则多有不足,常思自责则多有愧疚处,何不免自讼自责,让自己不愧疚不自讼,过极则反,道德亦然!
上一篇:有多少人,对外人欢声笑语,对家人视为仇敌,把家庭过成战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