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让小孩子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弟子规》《三字经》等,有什么好处和不好?
弟子规,三字,孩子让小孩子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弟子规》《三字经》等,有什么好处和不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没有所谓的好和不好,要说好处,只是增加孩子的知识量和增加对古时候的了解,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家长的也要与时俱进,关键是家长要怎么引导孩子,《弟子规》或者《三字经》可以让孩子了解,有兴趣可以学学,没兴趣就不要强求。教育孩子,关键是在家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一名当年被逼背诵这些经典的学生,我想说这对我的人生好像是没什么用处的,很多事情还是要自己经历才能真正明白,如果一个孩子该玩乐的年龄却在和同龄人相处时抱着圣贤的心态,那这可能对他的成长会带来困扰。但是如果将来想从事文学创作,那这些内容将会是一生的财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六十四中有蒙卦,是一个表示启蒙和通达的卦象,人生之初,始于鸿蒙。
为什么古人有那么多的神童,像甘罗、曹聪、融孔,这些人幼年即表现出了相当惊人的智慧和才识,不是他们真得有多神,而是受教育的早,早教最关健的一点是启蒙,现在的孩子三四岁还躺在摇篮里喝奶,五岁才进幼儿园,也只是以“玩”为主,根本不可能接触传统文化。教他《三字经》、《百家姓》可能会被人笑话,但这若放在古代,完全合乎常理。古代书香世家的孩子四五岁已经能背诗了,五六岁能出口成章,这是今天的孩子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古人也不是天才,都是严格教育下的成果,比如上屋抽梯,就是早上让孩子上屋读书,抽掉梯子,要到晚上才能下来,可以说是魔鬼式教育。现在的人太精贵,已经达不到那个高度了。也不是现在的孩子不愿努力,而是现代家长不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早教。即使重视早教,也只是讲讲外国故事为主,比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等,三天撒网两天打鱼,想教就教,缺少一套系统的教育体系。
像《三字经》、《弟子规》这些都是属于蒙书教材,也是国学的初级教材,浓缩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精髓。让孩子去接触这些东西,不是让他们将来变得多高深,而是让他们感受到传统国学的严肃和魅力,把这个“根”牢牢扎在身体里,无论将来走向哪里,这个“根”永远是为人处事的一把标杆,这无疑是对他们的最好启蒙。过早掌握人生规则,过早浸润仁义礼智信的教条,无疑对他们的成长和人生修养有很大裨益。
要说有什么坏处,现代社会要学的东西太多,我们当然不然拿孩子当器皿,什么东西都往里面灌。做为家长要学会有针对性的选择,不管怎么说,古人的学识毕竟是在几千年前产生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变化,总会发生一些质变,在给孩子灌输这些知识时要契合当下时代精神。比如儒学就有很多东西不适合现代宣传,像孝文化的铺张浪费等等,还有古人所谓的曲礼三千,也不能拿到讲究快节奏的现代来宣扬。总之,掌握个度,学会分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中国古典的这一些儿童启蒙的书籍,就现在的儿童来说,多读一下那是没有问题的,并且要说现在的儿童,就连现在的许多成人在阅读这些儿童启蒙书籍的时候,都会得到很多的启发。并且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所以我认为其实最好还是多让儿童接触一些这样的中国古代良好的传统启蒙文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就说说《弟子规》吧
弟 子规 , 圣 人 训, 首 孝 弟, 次 谨 信。
泛 爱 众, 而 亲 仁, 有 余 力, 则 学 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北京弟子规教育培训中心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上一篇:为什么那么多人追着看三生桃花、芈月甄嬛传电视剧,而不愿意去看北平无战事、大秦帝国等良心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