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定位曹操的胸襟与气度?
袁绍,的人,关羽如何定位曹操的胸襟与气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定位曹操的胸襟与气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所表现出来的胸襟和气度,其实都是被利益驱使,不得不作出的决定。与其说曹操胸襟宽广,气度不凡,不如说曹操懂的如何将一件已经发生的坏事,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好事。
对三国感兴趣的朋友,认为能证明曹操胸襟宽广的事情主要有两件,分别是群臣通袁事件以及宛城盗妻事件。
现在我以这两件事为例,尝试着解析一下,印证我上面所说。
1:群臣暗通袁绍事件
官渡之战前夕,群臣认为曹操不是袁绍对手,纷纷暗通袁绍,这件事情,曹操早就知道,并把信件截获了,直到官渡之战结束后才把这些信件拿出来处理。
按照人性,一般人处理这种事情,都是直接砍头。但是,曹操并没有杀这些人,而是当众烧了这些信件,曹操的行为让群臣感恩戴德,曹操因此收买了大批死忠分子。
我们现在就这件事情,站在曹操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情,曹操为什么会这么的处理这件事。
1:官员之所以与袁绍暗通款曲,完全是人性的趋利避害使然。之前袁绍强大,曹操弱小,两人交恶,官员为了未来的出路,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是人性使然。经过官渡之战,袁绍已经如同一只丧家之犬,在苟延残喘。这群之前与袁绍暗通款曲的人不是傻笔,自然不可能去跟着袁绍吃稀。更何况,这些信件都被曹操截获了,他们也并没有给曹操造成实质性的危害。汉末经历黄巾之乱,董卓之乱后,人才凋零,曹操甚至都发出了求贤令招募人才,招募的标准只有一条,只要你本事,哪怕你曾经是个强盗,我都敢用你。企图向袁绍投降的官员,虽然不够衷心,但是他们的能力肯定是有的,再不济,也比自己招贤榜弄来的人要强。这些人拿来将可以直接用,招贤令来人,还得培训,磨合。杀了这群人,他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把这些空出的位置补上。这群写信向袁绍投降的人,罪名可以重,可以轻。重的话,那就是临阵投敌,轻的说也可以疑罪从无。他们在曹操手下为官,曹操捏着他们的把柄,想杀他们,随时都可以杀,也不必急于一时。更何况,曹操捏着他们的把柄,他们下次想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就得掂量掂量了,今后只会对他言听计从,忠心耿耿。宛城盗妻事件
曹操攻打宛城的时候,刚开始被贾毒士坑惨了,最后张济主动投降,他才获得了宛城这个战略要地。
但是曹操没有管住自己的下半身,张济投降当晚,就给张济戴了一顶绿帽子。张济可不是忍者神龟,降而复叛,偷袭曹操大营,爱将典韦,儿子曹昂都死在乱军之中,自己也差点被生擒活捉。
后来张济再次归降曹操,曹操并没有杀张济,张济,张秀和贾诩都得到了善终。
我们不妨站在曹操的角度,尝试着分析一下曹操这么做的原因。
张济出身西凉,手下的西凉骑兵一直是曹操垂涎欲滴的东西,他杀张济,以什么借口杀呢?以为儿和爱将子报仇?问题是杀他儿子的不是张济,而且张济手下的将领啊,甚至可以说,参与大战的人都是曹操的仇人。所以他没有借口杀张济,也不敢找借口杀张济。杀了张济,就失去了张济手里西凉骑兵的衷心。曹操获得宛城时,手里的地盘并不大,如果他前脚刚接受了张济的投靠,后脚就杀了张济,今后谁敢投降他曹操?自己留下杀子仇人张济,善待于他,就可以树立一个好榜样。看到没,张济杀了我儿子后,知道不是我对手,向我投降,我都如此善待他,你们这些乌合之众,还不过来臣服我!总结
综上所述,曹操并不是胸襟宽广,而是懂得,很多事情发声了,就要懂得放下,然后怎么将这件不好的事情,变成好事,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或者说,所谓胸怀,只不过是通过包容不好的事,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吧。
曹操比别人强的地方是,他的自制力非常强大,明白不能做的事情,即便自己再想做,也能斩断自己的欲望和愤怒,坚决不做。
这也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演义虽然把他写成了反面的汉贼,但是真实的曹操我认为算得上是个英雄,曹操的起点并不如袁绍那般高,可最后却能够统一北方,不得不说曹操确实是有才略的。而曹操的用人哲学也是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
建安五年,袁绍起兵讨伐曹操,彼时曹操的实力确实不比袁绍。可以说是以弱敌强,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曹操一方粮缺兵少,一度萌生退意。在谋士荀彧的劝说下才坚守下来,后来袁绍一方的谋士许攸叛逃投奔曹操,并且为曹操献计奇袭袁绍的囤粮重地乌巢,曹操依计于是大败袁军,将袁绍的粮草尽数烧毁,袁军因此军心溃散,终于被曹操打败,曹操也因此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在袁绍兵败之后, 曹操缴获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并且查出了一大堆书信,里面全都是曹袁两军对峙时许都以及军中人员写给袁绍的信,曹操的左右心腹就对曹操讲,应该要将这些通敌的人一个个都找出来,全部杀掉,这时候曹操却做了一件事,显示了他优秀政治家的胸襟,他对左右讲,当时战事危急,连我自己都难以保全,何况他们呢?算了吧,于是就下令将所缴获的书信一把火全部烧掉,对这些与袁绍暗通的人一律既往不咎。曹操此举深得人心,让那些暗通袁绍的人心里都松了一口气,并因此感念曹操的不杀之恩,认为曹操是心胸开阔可以效命的明主,于是死心塌地的跟着曹操打天下。这点从曹操手下谋士良将如云中也可以得到证明。曹操是真英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和诗人,杰出的军事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