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如今孩子叛逆厌学等问题,你该怎么办?
孩子,家长,厌学现如今孩子叛逆厌学等问题,你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长先不要着急。 慢慢来。 默念这是领导家, 或者好朋友家孩子。善待孩子。 多观察。 善意的提示。 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尽全力的帮助他。 必要时找青少年教育方面的专家咨询一下。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有耐心。 让孩子真心感受到你是爱的他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现把我的一篇家教文章分享给大家。
孩子逆反了怎么办?
(张清义聊家教)
家庭教育中令我们一筹莫展的事情有很多,孩子的逆反尤其让我们家长焦虑不堪。本来天真烂漫、人见人爱的小宝贝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你说一句,他顶一句,你要不说,他也不给你说。孩子到了这个时期,我们习惯说是进入了青春期。
其实,从生活的细节你就会明显地判断出孩子是否进入了青春期。孩子通常放学回家说:“妈妈,我回来了,我饿了。”知道要吃的说明孩子还在依恋家长。如果孩子放学回来说:“妈,我回来了。”然后随即进入自己的房间,把门反锁,这说明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下面谈谈孩子是如何进入青春期并进行逆反的:
1、从黑格尔的“正反合”观点里可以找到答案。
黑格尔认为:人的生命历程经过正、反、合三个阶段:
正的阶段:
童年思想的表现,天真烂漫,把一切都想的很美好,认为世界上到处都是阳光,没有丑恶。也就是说坚信王子一定会与公主结婚。
反的阶段:
十五、六岁时,发现现实社会和老师、家长讲得差距越来越大,生活中阳光越来越少,微笑越来越少,烦恼、压力、迷惘、挫折接踵而至。自己本身知识有限,阅历不足,很多问题找不到合理答案。
合的阶段:
知识丰富,阅历增加,心智成熟,对一切问题可以辩证地分析,接纳了事物的另一面。
我们看这三个阶段中反的阶段就是15、16岁年龄段,也就是孩子的逆反阶段。
2、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心理上进入“断乳期”,成人感产生,因为自己要长大有了很强的独立意识,心理和生理不断发生变化,对家长的仰视、依恋、服从意识变成了与家长平起平坐,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做主。
所以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回避父母的干涉,为了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回避谈个人的事情,比如分数、异性交往、同性交友等等。这个时候父母的话不再有权威性,话的内容对孩子已经失去新意。以往大人的警告又得不到证实。(例如大人多次警告小孩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否则将被领走等等,孩子发现多次与陌生人讲话,自己安好无损。)基于这种情况,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自然出现隔阂,孩子自然对自己非常熟悉的教育和宣传出现怀疑和不满足,最后因为思考力不足和认知偏差全盘否定了父母的一切教诲。这时的孩子最反感被动接受,他们急切重新建立价值体系,但自己知识面很窄,又加上阅历不够,所以就从虚拟世界来寻找答案,他们开始轻信书本和文学艺术作品,靠想像来弥补现实的不足。因为孩子心理过程发展出现了这种不平衡,导致了认识、情感、意志的不平衡,虽然思维独立,但很片面,所以开始与家长对峙,甚至争执。
下面谈谈面对孩子的逆反家长如何应对:
1、家长要增强耐心,给孩子树立“倾听”的榜样。
成功家庭教育原则之一就是“小嘴巴”,“大耳朵”,意思是多听少说。我们家长经常抱怨自己刚开口,孩子就开始顶嘴。意思是不愿意让孩子打断自己的话。可是我们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我们打断孩子的话,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不是吗?我们家长常常很少仔细听完孩子的叙述,有时孩子说话刚开个头,家长就自以为了解了经过,然后就开始说教。
2、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沟通。要养成和孩子聊天的习惯,切忌总是盯在孩子是否专心学习和行为习惯的缺陷上,去进行批评、唠叨、和说教,因为这样最终只能导致沟通的无效。
3、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
行为心理学认为:强化人的良性行为比惩戒人的不良行为更能取得积极的效果。孩子在逆反时家长总能找到孩子的一些好行为,我们不妨肯定或赞扬这种行为,通过认可让孩子产生一种动力,从而引导他其它的良性行为。
4、面对孩子的任性家长不能妥协,要温柔地坚持。
孩子在年龄小时,反抗能力很弱,我们可以用一种高压让孩子懂得规矩。如果年龄大了,孩子具有了一定的反抗能力,我们家长为了不激化矛盾,保持与孩子的良性关系,在孩子逆反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温柔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守住家庭教育的底线。这种情况家长通常有两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一是打骂,副作用是让孩子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拼命讲道理,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在没有规则和秩序的前提下,道理就很苍白。
5、注意和孩子沟通的环境,确保私密性。
逆反时的孩子自尊心是超强的,我们发现孩子问题后,切忌在公开场合指责孩子。
6、给孩子留点余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实没有错误,有的是不成熟的行为。不要一发现问题,家长就大惊小怪,如果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建议家长不要戳穿孩子,以免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最后在绝望中破罐破摔。所以我们建议对孩子只说好的,不说不好的。
孩子逆反,是几乎每个家长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但孩子的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一定要具体分析后再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针对性解决。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必须符合一个大前提,这个大前提也是我们所有家长必须达成的共识:其实孩子没有逆反,这只不过是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方式。
文章为作者原创。
上一篇:冰奶茶比绿茶那个好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