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假如卫星和网络都瘫痪了怎么发射核弹?
导弹,核弹,弹道导弹假如卫星和网络都瘫痪了怎么发射核弹?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惯性制导上面介绍过了,就是通过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测算当前位置并与预定航线进行对比。在现代飞机中,不管是战斗机、轰炸机还是大型民用飞机,惯性制导依旧作为制导基础。
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具有一个特点:方向性。利用无线电波的这一特性性可测定飞行器的导航参量(方位、距离和速度),算出与规定航线的偏差,再进行航线修正。
卫星导航,还是经纬度对比。但是没有GPS不代表飞机找不到航线和方向
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在1945年爆炸,而轰炸广岛的“小男孩”则是当年8月6日投放。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R-7则试飞于1957年8月。这两个时间并没有卫星技术,也没有网络技术,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投放。如果要说,那么卫星制导对于现代核武器投放来说意义在于提高打击精度,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必须要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很多种方法的。就像以前第一枚核弹是怎么发射的,是用飞机带过去发射的,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卫星和网络。
当然,现在科技发展了,肯定不会用这么落后的发射方式。
而且现在所有国家肯定都会注意到,会建立自己的卫星和网络系统,而且现在的引导、定位、导航手段很多,我举几个例子吧:
1、惯性制导;
2、无人机制导;
3、临时组建网络制导;
4、人工定位制导;
很多很多,只能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实现不了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和没瘫痪一样。核弹发射本来就不需要卫星和网络。
核基地、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的关键系统并不连接外网。
对陆基核力量来说,即使军用通讯、有线通讯和无线电台网都被破坏,“来自统帅的指挥完全中断”本身就是一种高优先级的命令。而且苏联和美国都有备份指挥火箭系统,在通讯受损时,其可被发射升空、对所有基地发射信号,指示导弹尽可能发射。区别在于美国的指挥火箭是手动发射的,苏联的指挥火箭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自动触发的。俄罗斯可能继承了该系统。
现实而言,敌人如果有能力攻击你的全部通讯系统,他们会直接攻击你的核基地,将导弹摧毁在发射井与发射车上。
在核危机年代,陆基核武器经常采取导弹以外的形式:核炮弹、核地雷、核迫击炮弹、少量步兵就能搬运的战术核弹[1]。火炮和无座力炮可以像发射常规弹药一样发射核炮弹,在当年这些炮弹都没有制导。适当口径的迫击炮可以发射相应的核迫击炮弹,这和“二踢脚”有相当的相似性,但迫击炮是有自己的弹道性能与瞄准方式的,况且核武器对精度的要求并不高。核地雷可以被线控引爆或使用普通地雷的引爆器。
美国280mm原子炮,1953年
H-912核弹搬运包。你力气大的话,一个人就可以用这个带着40斤左右的W54核弹去作战了
W54的爆炸效果
冷战时期,美苏都配备过地对太空核弹头导弹,中国试制过地对太空核高射炮,它们都是在到达一定高度后起爆来摧毁周围一定范围内所有敌方目标,无需特别的制导手段。这些装备都早已退役。
美国M388戴维核无座力炮被一些媒体描述为射程小于爆炸半径的核火箭筒,其实那里所说的杀伤半径是对无防护人群的辐射杀伤半径。它使用的核炮弹也是上面展示过的W54,算上弹翼重约23千克,爆炸威力为10~20吨TNT当量,爆炸半径很小,在正常射程下对穿戴防护的发射者无害。
美国陆军曾有口径155毫米的核炮弹,可用榴弹炮与自行火炮发射。苏联解体后,这些核炮弹已经退役。
例如美国W48核炮弹,长85厘米、直径15.5厘米、重54~58千克,爆炸威力为72吨TNT当量。
对战略核潜艇来说,来自基地的定期长波信号消失就意味着基地可能已经被消灭,潜艇可自行判断要不要对假想敌发动反击。美国新设计的哥伦比亚级潜艇可装载16枚三叉戟ⅡD5导弹,服役期达42年。美国海军认为,该型潜艇可在美国本土遭到灾难性核打击的情况下保有从全世界海洋里发动核反击的能力。
海基核力量也曾配备核鱼雷、核深水炸弹、核反舰导弹等品种,不过大多已经随着冷战远去而退役。它们有的是非制导的,有的靠弹上携带的导引头来制导,不需要网络信号和卫星。
对于陆基和海基核力量来说,负责发射的人员就在发射装置旁边,发射装置是可以手动操作的,而为了安全,它们并没有远程网络操作的构造。美苏领导人的核按钮是对军队发布命令,而不是直接控制导弹发射井。
至于“导弹位置”,这是个什么玩意呢,你以为弹道导弹是需要人在后面遥控的么?
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过程不需要任何网络信号。弹道导弹的弹道是根据物理、数学、对地球形态的知识等预先计算并反复验算、证实过的,它的使用不需要现场的操作员去做多少事情。绝大部分导弹的弹道参数早已设置好了,导弹运行数据会按照发射前预设的时间表进行读取,并在发射后由导弹自行修正。
最常用的制导方式是惯性制导: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表组成的惯性测量装置去测量导弹的运动参数,控制其按预定路线飞行。弹载计算机将测出的值与制导程序要求的预定值进行比较,如果有误差,就发出指令修正导弹的弹道。
法国的IRBM S3上的惯性制导系统
有核国家支持的定位、导航、测绘系统,如GPS、海洋观测卫星等,在过去几十年间已经向洲际弹道导弹计划提供了世界各地的重力异常等信息,以提高它们的打击精度。现代战略导弹的装备早已不限于陀螺仪这一套,往往配有高速集成电路,综合导航系统的信息和装在导弹上的各种传感器取得的周边数据,以每秒数千到数百万次的速度实时求解运动微分方程,指挥助推器修正轨道偏差。
对空基核力量来说,飞机有发动一次打击的能力但没有承受一次打击的能力,因为飞机需要依赖机场来运作,被一次打击时战略轰炸机的机场几乎必定是核攻击的目标。就算有零星飞机隐藏在深山的简易跑道与洞库里躲过攻击,战略轰炸机的航程与来袭航向都很容易被推测和探知,发动报复时容易被敌空军与地对空导弹拦截,不能视为完整的二次打击力量[3]。因此,冷战时期美苏的战略轰炸机群都是“预警即发射”的,轰炸机有些在机场里挂弹待机,有些盘旋在空中等待开战。一旦出现核打击预警或指挥全面中断,这些飞机可以立即前往敌国。
上一篇:如何区分耕地与基本农田的属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