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边摆摊”是后疫情时期的应急措施?还是常态?
地摊,经济,常态“道边摆摊”是后疫情时期的应急措施?还是常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道边摆摊”是后疫情时期的应急措施?还是常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边摆摊是后疫情时期的应急措施?还是常态?
有些道边摆摊,他应该是规划的后疫情时期的应急措施,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临时的摊点。
取缔的时候,上面一个通知,大家就解散了,至于你手上的货,那是你的问题。
而有些道边摆摊就是常态,比如某些规划好的早市,或者是夜市,并不影响人们正常出行,常年都在摆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边摆摊”不仅仅是疫情当下的应急措施,更是经济新常态下的新业态,将持续存在。
路边经济从业人员不必担心“鸟尽弓藏、疫消摊收”,国家不会做“过河拆桥”损伤民众利益的事。底层民众会长期存在,他们既有现实的廉价消费需求,也有找事做挣钱、创造个人价值的心理需求,既增加了就业,又方便了市民生活,两全齐美,国家何乐不为呢?
疫情当下,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可能对路边摊放得宽、管得松,但必要的原则是不能废弃的:不得影响交通秩序、不得扰民、不得污染环境、不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预计疫情结束后,路边摊可能的去向是:就业形势好转,经济得到改善,无须辛苦摆摊,就收拾摊摊,散了吧(这是少数);可能演化成微型集市、迷你集市,由城管部门划定区域,定位摆摊(这是多数);摊位移进门店或农贸市场、综合市场(这是少数)。
路边摊是灵活就业人员低成本、低风险创业形式,想干就干,说干就干,不必想得太长远,无须任何顾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几年为了美化市容,城管撵走了多少赖以为生的小摊贩,表面上看城市洁净了,城市却失去了活力,许多人养家糊口的饭碗也丢了。
拿我自己来说,刚来青岛,第一次到海边,除了被大海、轮船所迷惑,最好的感觉就是夏天在海摊边撸串:海边人声鼎沸,海风吹来,凉爽湿润,好不惬意,感觉自己到了人生颠峰。这也是我留在青岛发展的最大原因。
后来取消地摊后再去海边,只能看看海浪、海嶕、海鸥,海边建筑灯光秀等,但再也没有以前悠然自得的坐在沙摊边椅子上吃串的豪情。试想一下,外地来的游客,脚下是海浪,喝着啤酒撸着串看着美丽的海边风景,那是何等的恣意畅快!可是没有烧烤摊,想吃点东西只能到海边附近的饭馆!少了好多浪漫的情致!
现在好了 ,地摊经济又在恢复之中,以后有望在海边 沙摊重新找到当年的感觉!
其实在疫情前国家早就意识到地摊经济的取消反而加大了脱贫的难度。在之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经说要放开地摊经济,给低层人民活路。
所以地摊经济不是后疫情时代的应急措施,而是目前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既定方针,只是现在开放力度加快了而已。只要不占用专用车道,人流过道,处理好公共卫生,以后地摊经济绝对会是常态,城市会重新延续以前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既要允许摆摊,又要加强管理。当然是疫情后的应急措施。疫情不完全消除,摆摊会持续下去。疫情消除了,各行各业全面复工复业正常了。摆摊的自然会减少许多。剩下无业的。可划地段时间摆摊,加强管理就是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应急措施。而且是体恤民情常态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是常态。前几年为了创建卫生城市,把一个城市的地摊经营列入了考核范围。这就使地摊经营陷入死亡之列。但是老百姓,特别是城市低收入群体,无业人员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次疫情更是雪上加霜,这些人几乎没有任何收入。这次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开放了地摊经济。老百姓拍手称快。利国利民,何乐不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