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和杜牧哪一个是进士出身呢?
进士,杜甫,李白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和杜牧哪一个是进士出身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和杜牧哪一个是进士出身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白当过最大的官,翰林待诏,六品。
很可惜,李白没参加过科举,那时候想获得功名,要么推荐,要么科举,他一生三次从政,三次失败,三次从政都是推荐的,所以他十分羡慕科举,但因为身世原因,《新唐书》记载“其先隋末以罪徒西域”,李白的祖先有罪,那时士子科举前,要先写“家状”,把你的家庭情况写清楚,官府再派人去查,合格的才能科举,所以李白家有案底,无法科举,子孙后代全都无法参加科举。
杜甫画像。
杜甫一生两次科举,一次在24岁,一次在35岁,很遗憾,都未中,靠献赋获得入仕途机会,但都是小官,司功参军,华州为上州,这是个从七品,左拾遗,从八品,检校工部员外郎,没有级别。
白居易去世后朝廷赠宰相,谥号单字“文”。
白居易,很早就中科举了,他在十年间,曾三登科第,分别是进士科、书判拔萃科、制科。官当过很多,都品级不高,曾做过翰林学士,为皇帝起诏书的,才八品,后来贬的江州司马,仅有六品,到了晚年混得侍郎和刺史,这是四品官,最后以正三品尚书致仕,退休金半俸。
刘禹锡墓现存荥阳市。
刘禹锡,官宦之家,有很好的熏陶,他21岁就中进士,非常优秀,又登制科和取士科,和前面的白居易一样,三登科第,与韩愈、柳宗元同朝为官,长期在四品官徘徊,快死了才进一步,为三品太子宾客,死后赠尚书。
李商隐雕像。
李商隐,24岁中进士,但仕途非常不顺,他所处的正是牛李党争时期,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一辈子正儿八经的官帽子,仅仅是个校书郎,从九品,最后抑郁寡欢,死得也早。
杜牧死前,自撰墓志铭,其内容对介绍自己极简单,整篇幅都在聊人快死了是什么样子的。
杜牧,官宦之家,在想杜佑的孙子,有很好的教育,26岁中进士,又登制科,入仕顺利,但迁官外放刺史后,止步不前,此后官职在五品、六品徘徊,而他的堂哥杜悰,娶唐宪宗之女岐阳公主,后官至宰相,加司空、太傅、封邠国公,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李白
唐陇西成纪人;其先隋末流寓西域,故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碎叶城,中宗神龙初,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又尝寓居山东,故亦称山东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十岁通诗书,被称为“天才英特”。
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
青年时离蜀漫游。
唐玄宗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诏供奉翰林。
2、杜甫
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杜审言孙。
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
初举进士不第。
遂事漫游。
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
3、白居易
唐华州下邽人,祖籍太原;白季庚子。
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进士。
4、刘禹锡
唐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
字梦得。
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进士。
又登博学宏辞科。
5、李商隐
唐怀州河内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
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进士。
6、杜牧
唐京兆万年人,杜佑孙。
字牧之。
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几位都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
首先李白(701年-762年)诗仙,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游历,个性洒脱,并未参加科举,但不代表他不热衷功名,他喜欢结交,而且多达官贵人,比如卫尉张卿,贺知章,玉真公主。李白被唐玄宗赏识有点像现在的网红明星出道,天宝二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非常仰慕,便召入宫中,恩宠有加!但天宝二年因为李白放浪形骸,被玄宗疏远,赐金放还,所以李白没有科举!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1][2]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虽然参加过科举,但是很遗憾,一次都没中!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是个天才少年,天生聪慧过人,三岁会认字,五岁学作诗,九岁通声韵,等到十来岁,早已文采斐然。
16岁时,他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惊艳了全唐,连当时的文坛巨擘顾况都被惊动了。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时,这篇诗作为他的投名状,交给顾况时,顾况一看到这名字,便笑说:“白居易,不对吧?长安物价不便宜,想白居可不容易。”可当顾况接着往下看,细细品读完全诗后,他大叹:“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意思是,就当我刚刚胡说八道,能写出这种诗的人,是十足十的才子,别说长安,整个天下你想住哪就住哪。顾况这一翻话,彻底让白居易火了,但他的梦想并不只是当个名动天下的“大明星”,他要考上科举,光耀门楣!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上一篇:最近有很多学生模仿老师批评学生的行为,对此各位网友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