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韩国是三晋最弱的魏赵为什么不吞并韩国?
魏国,韩国,秦国韩国是三晋最弱的魏赵为什么不吞并韩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仅这一点劣势,就足以颠覆韩国所有的实力优势。不幸的出生在冲突热点区和前沿区,因此韩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并不由自己掌控,周边形势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对韩国形成巨大冲击。
韩国人生活的战战兢兢,消息灵通,南来北往都是斥候(间谍),如果那时有传媒业,韩国的国际新闻资讯产业一定异常发达。
恶劣的地缘政治空间,使得韩国屡遭外敌打击
作为三晋之一的兄弟魏国,也曾打过韩国的主意,因为魏国跟韩国差不多,也处于中原的腹心。但是魏国搭上了第一波变法的高潮,国力强盛,想打谁打谁,西边把秦国打的龟缩河西,南边压制楚国,北边直接灭了中山国。对于近在咫尺的韩国,魏国不能不琢磨。
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魏惠王下令攻打韩国,刚被魏国打爆的赵国有心无力,韩国不得不向齐国救援。齐威王派孙膑为军师,在“马陵之战”中围歼魏军,把魏国太子申都俘虏了,一战把魏国打成了二流国家,从此魏国再也没动过韩国一根手指。
魏国衰落了,但是更加强大、更加可怕的秦国崛起了。自秦国东出,韩国由于与秦国领土相接就不幸首当其冲,秦国实行“远交近攻”,主要就是打击韩国。前335年,秦国第一次攻占宜阳;前317年,秦国在脩鱼消灭韩军八万;前314年,韩国被秦败于岸门,韩太子仓到秦国当了人质;前308年,秦国第二次攻破宜阳;前291年,秦国又夺取了韩国的宛城……总之,面对变法后秦国的虎狼之师,韩国毫无招架实力,屡战屡败。
由韩国引起的最大动静,是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前265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的上党地区,韩国自知不敌,把上党地区连同17座城池与土地送给了赵国。被韩国拖下水的赵国,遭到了秦国的降维打击,一战损失四十余万精锐,自胡服骑射后积攒的家底一战输个精光。可见韩国不仅自己孱弱,还是个猪队友。
战国后期,除了秦国,其他国家人人自危,根本无力再动韩国心思。韩国在“亲秦”还是“抗秦”中左右摇摆,一开始参加六国合纵,同一帮朝三暮四的“盟友”们,与秦国掰了一番手腕。合纵被拆散后,自知实力不济的韩国选择主动臣服秦国,向秦国献上国玺,请求成为秦国的外藩,以延续韩国社稷。
但韩国一边嘴上喊服了,一边私下小动作不断,首鼠两端,依“术治”传统,竟然使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水工疲秦”政策,派出最好的水工去秦国“扶贫”,妄想使秦国通过修治水渠而无力灭韩。谁知,郑国渠修成,秦国关中大治。前230年,秦国开始彻底解决六国问题,第一个灭了韩国,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颖川郡,韩国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结论
韩国因处于四战之地的地缘政治劣势,疆域面积小,回旋余地少,虽有建国之初的一点家底,还有盟友赵国时不时的匡扶,但也只是拖延了韩国灭亡的速度而已。最终,韩国终究没能挺过秦国发动的灭国大战,反而第一个被秦国祭旗。
但出身韩国贵族世家的张良,心存亡国亡家之恨。最后协助刘邦首先打进咸阳,进而夺取天下,也算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替韩国报了仇。
问题问答完毕。我是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任微言卿,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浅谈历史,笑看古今。感谢邀请,Y路程为您解答。
今天咱们就来谈下“韩国是三晋最弱的魏赵为什么不吞并韩国?”
战国七雄中韩国是最弱的一个国家,其为何能屹立于战乱年代?
其一、地利
韩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处于四战之地,是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秦国要想东进图谋六国,都需借道韩国。所以六国都不会坐视韩国被灭,他们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秦国每次东进图谋六国时,各国都会支援韩国。当时韩国、赵国、魏国称为三晋,同气连枝,相互倚靠。
其二、经济
战国时期韩国拥有当时最大的铁矿山——宜阳铁山,就像现在所说的家里有矿。因铁矿使韩国的冶铁技术和武器制造技术在当时很是先进,弓弩制造技术更是独步于天下,传说韩国劲弩射程可达六百步以外,到其后期都能制造威力巨大的大型床弩。因此韩国虽小,但因武器制造业的强大使之防守强,而进攻弱,由此可见,其他国家想要吞并韩国也不是简单的事。
其三、人口
韩国位于中原腹地,虽地理面积较小,但是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苏秦说韩萱惠王时曾言:“韩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天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由此可见韩国实力在当时也是非同一斑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之时,三家以赵国最强。后来,魏国经过文侯、武侯经治理一跃成为了诸侯之冠。而韩国虽然也有灭郑之举和申不害变法,但由于地理的原因,在战国一直不温不火,夹在赵、魏两国之间,居然没有被灭。韩国之所以没有被赵、魏所灭的原因:
从赵国方面来说,韩国先祖韩厥对赵家有大恩。当年,晋景公和屠岸贾诛杀赵氏一族,只有刚出生的赵武得以逃命。正是在韩厥的帮助下,赵氏孤儿赵武才能报的大仇,接续赵家的祭祀。可以说,没有韩厥就没有后来的赵家,更不会有赵国。正是有这层关系,在战国期间,韩赵之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特别是在长平大战前,上党太守冯亭不愿归顺秦国,而是选择赵国,从这方面,也可看出两国关系确实不错。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地图上看到,早期赵国与韩国是不接壤的,有魏国和林胡的阻隔。所以,赵国对韩国兴趣不大。
从魏国来说,文侯、武侯时期由于刚刚经历三家分晋,大概三家关系不错,虽然国力强盛,与秦、齐等大国较量,并攻灭中山。魏武侯去世后,公子罃与公中缓争立太子,结果韩、赵两家趁机干涉魏国内政,两家发兵打败了公子罃也就是魏惠王的军队。这时,韩赵两国起了争执,赵王说,不如乘机除掉公子罃,拥立公中缓,让他割让土地,我们才撤军,这样对我们有利。而韩王认为应该将魏国一分为二,这样它不会比宋、卫强盛,就永远没有祸患。可见当时,魏国强大,赵国与韩国都深为担忧,才有了这次两国伐魏。但是,因为两家君主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削弱魏国的计划竟然不了了之。
上一篇:夜里发来研究生待录取通知,待确认时间一小时,错过了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