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才能养好中华蜜蜂?
蜂群,蜜蜂,中华怎样才能养好中华蜜蜂?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收捕*性中蜂,是补充蜂群、扩大规模、省力、省钱的一种好方法。诱蜂应选择分蜂季节进行,在外界蜜源缺乏或病虫害猖狂时,也容易诱到中蜂群。诱捕*生蜂群的蜂箱要干净、干燥、不透风、没有异味。蜂箱放在屋檐前,大树下,或放在石岩下等地势较高的地方。定时检查是否有蜂群进箱,若进箱,等傍晚蜜蜂归巢后,即可关闭巢门搬回,过箱后将诱蜂箱再放回原处,可继续诱捕*生蜂群
推广摇蜜机取蜜法,适时取蜜。既能提高中蜂蜜的产量,又可保证中蜂蜜的质量。
进入流蜜期,视进蜜情况确定取蜜时间,一般在晴天的上午取蜜,当巢脾上的蜜房已贮满,部分蜜房封盖或大部分蜜房呈鱼眼状凸出时就可取蜜。过早取蜜,分离出来的蜂蜜水分多,质量差,容易发酵。过晚把蜜取出来,又无空脾加进巢内,工蜂采回的花蜜无处存放,会影响工蜂的积极性,降低蜂蜜产量,还容易引起分蜂热,所以要及时取蜜。用摇蜜机取蜜时包括清扫场地、脱蜂、割蜜盖、用摇蜜机分离蜜等几个程序。
加强中蜂群的管理,防止分蜂热与盗蜂的发生
(1)分蜂热的预防与解除
及时更换新王,淘汰劣质蜂王,控制蜂群的群势;抽调大群的封盖子脾补助弱群,弱群的小子脾调给强群;积极扩大生产,适时加巢框、上继箱、加重工蜂的工作负担;采取人工分蜂等方法,有效地抑制分蜂。
(2)防止盗蜂的方法
盗蜂是食物竞争的表现,可在中蜂种群之间发生,也能在中蜂和意蜂之间爆发。
注意中蜂病虫害的防治
中蜂在活框规模化饲养中,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就会出现蜂病多、群势小的现象。
(1)加强中蜂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选用抗病新王,饲料充足,饲喂强群;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焚烧患病蜂群。
(2)做好中蜂天敌的防治工作,主要防治蝗虫螟、胡蜂、蚂蚁、蟾蜍、蜘蛛等中蜂天敌。
(3)蜂群要远离环境污染区,防止中毒事件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强群饲养管理
(1)选王
宜选用评分70分以上二级以上种王,选用春季或冬季换王,1年应换王1次或2次,保持蜂群强势。
(2)双王群、双箱饲养:提倡双王群和双箱饲养
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均开设在箱前向,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箱,流蜜期可叠加继箱取蜜,加继箱时应从巢箱提取3~4框盖子脾或大幼虫脾1张蜜粉脾放在继箱一侧,外加隔板,在巢脾内补加空巢脾,巢箱或继箱间加隔王板,让蜂王在巢箱内产卵,产蜜期应在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
(3)保持群内饲料充足
当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时,应采用灭菌的花粉灌脾饲喂,或花粉代替品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缺蜜时,用饲喂器盛蜂蜜置于蜂箱内饲喂,饲喂宜在夜间,每次饲喂量应可供蜂群食用2~3天为宜。
2.繁殖期管理
(1)繁殖期
一般分为春夏、秋季繁殖期,繁殖期应注意保温,供应足够饲料,及时扩大蜂群群势,人工育王、双王同箱饲养。
(2)人工育王
选取5框以上蜂群,用隔王板把蜂群分为育王区和繁殖区,蜂王留在繁殖区内,育王区内放蜜粉脾和幼虫脾,育王区占原巢脾的2/3,或将育王群的蜂王暂时提出,待王台被接受后再放回,采用内径200~250mm,高200~220mm的窄式育王框,育王框上安装直径8mm、深11mm的人工王台,台与台之间距离9mm~10mm,每框内移入24h内的幼虫15条~20条,移虫后立即放入育王区;次日,再提出育王框,取出台基内的幼虫,再从母群内移入18h~24h的幼虫,培育成蜂王。
(3)组织交尾群
选用与母群没有血缘关系或外地引进的良种,在人工育王前20天前培育雄蜂;育王复式移虫后10天,从强群提出1~2框粉蜜多的封盖子脾,带蜂放入1只优质王台组成交尾群,蜂王交尾丢失后,再放入一个成熟王台。
(4)人工分蜂后的饲养
从原群中抽出一框封盖子脾、一框蜜粉脾、一框幼虫脾入在隔壁板一侧,开侧巢门放成熟王台,新蜂王交尾成功后形成新群,新群同老群同箱饲养,以母女同箱或姊妹同箱箱饲养为宜,若工蜂偏集一群时,应调整群势,改变巢门方向,及时加基造脾,扩大蜂巢,并用新脾换老脾,当群势发展到5个巢脾时,应改为单箱饲养,流蜜期或气温25℃以上时,应改为单箱饲养。
3.越夏阶段管理
(1)度夏准备
7月底至8月底野外蜜粉源缺乏,持续高温,这个时期应合并2框以下的弱群,每群应调整到4~5框群势,清除箱内或巢脾上的巢虫,群内应有1~2框封盖蜜脾。
(2)降温管理
应将蜂箱移至树荫或屋檐下,或搭凉棚遮荫,中午高温时可在蜂箱四周洒水降温,打开通气窗和扩大巢门,以利于蜂群降温,气温超过35℃时,给蜂群喂水和箱外洒水,为蜂群降温。
(3)检查
高温天气应以箱外观察为主,若发现工蜂出勤少,应选择傍晚开箱检查,及时改善箱内条件。
(4)天敌防治
夏季高温时,应垫高蜂箱以防蟾蜍、蚂蚁危害蜂群,并经常捕打胡蜂等天敌。
(5)越夏后检查
9月初,野外出现零星蜜源,蜂群开始繁殖,应及时全面检查,调整群势,清除巢虫,合并弱群并进行奖喂。
4.蜂群越冬阶段管理
(1)最后一个蜜源流蜜期,给蜂群预留封盖蜜脾。合并蜂群更换衰老、产卵力差的蜂王。
(2)在最后一个蜜源即将结束时,用强群的蜂和封盖子脾补充中小群,同时撤出蜂群中多余的巢脾,保持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
(3)保持巢内充足的产卵空间和蜜粉饲料,并进行奖励饲喂。
(4)越冬选择地势高、干燥、避风、安静、半阴半阳的落叶树下摆放蜂群,中、后期树林落叶后,使蜂群采光充足,越冬初期,只需在副盖上加保温物,越冬中、后期,进行巢内保温,冬季气温降至0℃以下时,蜂群停止哺育幼虫,蜂群结团,并停止采集活动,并采取包裹蜂箱、留出巢门口等保温措施。
(5)越冬蜂群管理。经常进行箱外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蜂群越冬的异常状况,在巢门侧耳倾听蜂群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或轻叩箱壁发出“嗡嗡”声,马上静下来,属正常情况,箱外检查发现工蜂在巢门口进出抖翅,箱内声音混乱,表明可能失王,应在晴暖的中午开箱检查,若失王应诱入储备王或并入他群,箱外检查发现蜂群喧闹不安,从巢内捣出断头缺翅的死蜂,并有巢脾碎块,可能有虫害,应及时驱杀,查找堵塞学习漏洞,箱外检查发现蜂群出现骚动不安,经久不息,可能是缺水或缺蜜,若蜂团散开,表明缺蜜,应加入蜜脾;若从巢门掏出蜂蜜结晶,可在巢门喂0.2%的食盐水。
上一篇:土鸡常吃什么东西长得快下蛋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