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你觉得这是包袱还是精髓?
文化,中国,包袱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你觉得这是包袱还是精髓?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背锅
中国现在为什么被欺负,原因什么呀!中国5000年的灿烂文化,这时候就是糟粕了,一句话,封建迷信,通通全部否决了。我们为什么会有今天,中国5000年的文化对我们毒害太深了,深入骨髓,从五四运动开始,我们就是这样干的,打击中国5000年的文化,恨不得打倒了,碾碎了,不过幸运的是,尽管几经打击,5000年的文化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而不幸的是,正因为中国5000年的文化存活了下来,等待他的,可能还有无数多次打击。
动力
至于动力,很简单了,有句话叫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什么?当然是中国5000年的灿烂文化了。毕竟中国文化曾经让华夏屹立世界之巅。哪怕现在的制度如何好,但始终达不到中国5000年文化的程度,要想有优越感,要想打击得名正言顺,不说超过传统文化,但起码要达到传统文化的高度,这就是中国5000年灿烂文化的动力。
总结,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5000年灿烂文化都是我们的精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是精髓,没有春秋战国时期的乘法九九表,你的数学水平可能普通外国人一样糟糕,没有中医中药,中华民族也不一定能延续5000年!太多了,不举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看待。
一个文明的现代化,没有历史肯定不行,没有历史无法凝聚一个群体,没有基础肯定不好,进入现代化社会需要一定的社会规则的建立和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泰戈尔说,文明越悠久包袱越沉重。在走向现代化的路上,古老的文明都是跌跌撞撞,很多积习难改,社会问题不易解决。
中国古文明是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并一直延续至今,在古代农业社会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曾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但是在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还需要改革和调整适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因为,没有传统,哪来的继承?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如果没有我们的继承和发展,也就没有今天的辉煌.例如:古老的中医,饮食文化……不正在被现代人开发利用?说传统文化是包袱,就等同于说过去是包袱,没有过去,人们的现在还会存在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我认为是精髓
存在即合理,何况是一个能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呢?中国之所以能孕育出五千年灿烂文化,与我们的价值认同原理一样。下面我将从信仰、传承、创造来论述我的观点。
第一信仰:
首先信仰带有理性主观及情感色彩。史前时期人民开始用祭祀来祭拜我们的祖先,他们认为祖先虽然过世,但灵魂还在,可以降锅,赐福与子先,所以虔诚祭拜。
现在每逢重大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清明、中元节我们都会举办节日庆典来追思先祖。
第二传承
上至一个国家,下至一个家族谁都不可能保证自己的国家永远不会灭亡,始皇认为大秦帝国能传至万世,可二世而亡。可悲么?答曰不可悲,其实这是历史的选择,时代造英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那一种文化不是历史留下来的财富。
第三创造
从人类开始钻木取火,开始使用工具,人类就开始了创造,至此人类开始了与(王权)天斗,与地(自然灾害)斗的反抗战争。
总结
中华民族的战斗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五千年风吹雨打,打不垮的是民族信仰,使我们变强,八年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就是见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化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产物
而人才是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
文化是“精髓还是包袱”主要看人对文化的主观认知和客观理解。
历史文化是帮助我们了解国家发展演变的重要佐证。
文化的精髓,在于文化推到社会发展,文化也是与时俱进的,而我们在学习文化的时候,也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选择的继承和创新的。
“仁、孝、礼、义”,正是文化历史孕育的精髓,也是这些精髓在约束我们做人做事,克制我们做一个合理合法的公民。国家,在制定法律时也是会考虑到人情冷暖,在道德文化上建立更合乎情理的律例。
文化的包袱,在于那些不符合当代社会文明和人类思维的陈旧观念,当人固守成规,不变通,不与时俱进,才会让文化变成影响自我发展的包袱。
拿美食文化作为案例吧
我觉得美食是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孕育的灿烂文化之一。
中国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以及美食的独特制作方法,美食包含的不仅仅是食物的美味,更是一个地方文化风俗的浓缩。就拿旅游来说,美食就是人们旅游消费占比的最多的部分,走到各地方都会去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然后从美食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每一种特色美食都是有一段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背景的。譬如我们端午节的粽子,就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粽子里不仅仅是包涵我们对屈原的敬畏和纪念,更重要的是粽子在提醒我们,屈原的伟大实际,屈原精神的传承。
上一篇:父母东莞本地人,小孩上户口上小学报名为什么变了集体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