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忍耐力?
孩子,家长,忍耐力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忍耐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一,为孩子树立耐心做事的良好行为榜样
在孩子还没建立起自己的行为模式以前,他每天都在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在你还没有觉察的时候,你的言行举止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父母做事的习惯就会成为明天孩子做事的标准。如果父母做事没有耐心、没有规律,你就不能指望自己孩子做事井井有条,耐心细致。
第二,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孩子由于年龄小,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强,抑制性弱,活动不能持久,兴趣多变,注意力容易转移。一般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时间为5~1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他们就会烦躁,缺乏耐心。有时父母因为孩子缺少耐心,注意力不集中而强迫孩子一再坚持,这不仅使孩子容易产生疲劳,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不利于耐心的培养。
孩子很多时候做事靠的是兴趣,如果活动内容过于简单、单调, 很容易学会, 多次重复之后,孩子就会感觉枯燥乏味;如果活动内容过于复杂,很难学会,不能有成功的体验,孩子也会感觉兴趣索然,进而对活动失去耐心。
第三,教育孩子学会等待
实践表明,平素耐性好、忍受力强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明显多于那些耐性较差、忍受力较差的孩子。现代社会里,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加上父母爱子心切,一般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能立即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缺乏耐心的等待和自我努力的意识。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家长不一定要马上给予满足,最好让孩子通过某种努力才能得到。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抵抗更多的诱惑而坚持把事情做完。
第四,重视对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
自制力就是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它表现为既能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各项任务,又能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由于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所以,要根据以上特点,从孩子生活习惯方面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让其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使孩子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第五,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不爱干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废。针对这些情况,家长应故意把一些事情郑重其事地作为一个任务交给他,比如,家里喂养了小动物,要求孩子给它们喂食、让孩子去取牛奶等。孩子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责任,也就增加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逐渐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让娃懂得生活不易与这几个字含义!他她才知道什么情况下能够锻炼人的忍耐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