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猪价暴跌,生猪行情再次“变脸”,下半年猪市行情走势如何?
生猪,猪肉,价格猪价暴跌,生猪行情再次“变脸”,下半年猪市行情走势如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生猪的一个压栏和出栏体重的增加,因为大家也看到了,过去的一段时间因为疫情的影响,我国的大量的运输是呈现中断的,那么屠宰场开工也是非常低,导致养殖场的企业大量的生猪是压栏的,也就是生猪是没办法进行出栏甚至屠宰,那么这里面就可以看到很多生猪在养殖厂是不断的壮大,体重原先从110公斤涨到了更多是到130公斤以上,甚至是150公斤每头,也就是说不断的在养肥,养肥以后这个单头的一个体重是明显增加,也就是说伴随着后面的疫情慢慢解除,很多的出栏是明显的增加,包括屠宰率的上升,这个就造成了我们在4月份、5月份之后,整个的一个出栏比率和屠宰量是大幅的增长,这个也造成了短期的供给是呈现一个井喷的情况。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五一之后,养殖户因为随着整个价格的下降,因为它的价格是不断的呈现连续性的下跌,养殖户、散养户对于这种价格下跌有一定的恐慌情绪,这个就造成了呈现一个多杀多的局面,就是不断地出栏,把价格卖在一个相对来说还能接受的范围,这个就造成一个短期的出栏也是呈现一个加速,所以说我们看到前面的三个因素:一个是进口增加;一个是出栏体重的增加;另外一个就是随后疫情的一个解除以后,大部分的一个出栏的情况是明显的一个增长,加上散养户的恐慌抛售;这三个原因集中地造成了我们最近的猪肉价格出现连续下探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当然,我们也看到从需求端也是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大家看到为什么价格会出现在2月份的时候是出现一个高点,将近40元每公斤的生猪出栏价格,这个在于我们看到假期是春节,另外一个是冬季对于这种营养品的需求,包括了节日的需求集中在2月份,所以说我们看到需求端在当时是出现一个明显的增长,然后我们也看到因为疫情的影响,供给端状态当时是受挫的,当时是呈现一个供需失衡,所以价格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极端性的情况出现,达到了40元每公斤左右的情况。
我们看到现在进入到是5月份、6月份,从传统意义上来看,5月份之后原本就是一个猪肉消费的一个淡季,因为随着天气的升温对于这种肉制品的需求量也开始下降,另外一个我们也看到最近的消费淡季来临以后,整个价格也会跟随着供给的增加以后它的价格会进一步下滑;从需求端的角度,另就之前的高位的猪肉价格,也让很多一些肉制品的消费形成了转移,既然生猪的价格是处于高位,就转向其它消费,比如鸡肉或者鱼肉,甚至你现在猪肉价格已经基本上跟牛羊肉的价格相差不多,索性选择消费牛羊肉,这个造成了消费的替代,两个因素也会造成为什么在5月份之后整个猪肉价格会出现一个更为快速的下跌。
集中出栏导致的一个短时间的供大于求,价格也在这段时间是应声而落,接下来大家可能更关心未来的猪肉价格是不是还会继续下探?以及我们看到二级市场相关的个股,在这段时间也是因为受到市场价格的下调,股价也是呈现一个连续的抛压,那么我们看到这个影响因素,可能更多的是一个阶段性和季节性。
首先,我们从一个供给端去看一下,前面说的最大的一个影响因素之一,供给端是来自于进口的猪肉的增长,我们看到今年的一个进口量是135万吨,1~4月份我们也看了一下,去年的一个进口量是245万吨,在统计过去的几年的一个进口量来看,这个进口量因为疫情的影响,以及猪瘟的影响,导致的进口量是大幅度增长,今年的情况我觉得应该来说它增幅会有所放缓,因为去年基数本来比较高245万吨,然后再加上我们看到海外疫情,现在是叠加中美贸易的矛盾,因为大家也看到了我们进口的生猪,冻猪肉一大部分是来自于美国,现在大家也看到美国甚至南美洲都是疫情的高发区,因为疫情的影响自然也会降低这种冻猪肉的一个进口。
其次,大家也看到中美贸易的关系,最近是呈现一个升级的状态,那么未来不排除有反制的措施,我们减少美国生猪的进口量,这个就会造成接下来下半年的进口会成为一个不确定因素,所以说进口的量应该来说只会减少,不会进一步的大幅增加,所以这个预期应该说是有机会减弱。
另外,从后市的猪价来看,最近猪肉价格出现大幅的下跌,照理来说养殖户去继续养殖的意愿也会下降,那么这个就会造成“二元能繁母猪”这块的需求量会下降,那么下降以后价格应该会降才是,但是我们发现一个数据:
“二元能繁母猪”的价格这段时间仍然是维持高位,虽然说也跟随着最近市场价格有一定的下调,但是它下调的幅度非常弱,仍然是维持在70元每公斤的一个高位区域,“二元能繁母猪”的价格代表目前养殖场或者是散养户对未来半年甚至一年的猪肉价格仍然是有信心的,所以对这一块的价格形成了一个支撑,因为你只有对未来价格有信心,你才会去购入“二元能繁母猪”去进行一个储备,这个就是一个我们看到虽然说二级市场生猪的价格是出现了下跌,但是上游的这一块的“能繁母猪”的价格并没有下跌,这个就造成了一个时间差,也告诉大家下半年以后的猪肉价格进一步下探的可能性应该说是不大的。
另外,我们也看到“能繁母猪”应该是代表了一个早周期或先周期的指标,因为只有下游的一个需求上来,或者是说我们上游的供给能跟上,那么对应的目前的市场的供求才会恢复到一个正常的水平,但是我们看到“能繁母猪”在过去的半年时间,虽然说是不断的呈现一个环比的回升,但是从同比的角度,从跟历史高位的角度来看,目前“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仍然有下降近30%左右,那么我告诉大家现在存栏的供给仍然是不足的,这是会导致未来的半年到一年时间之内,我们的肉制品的供应仍然是很难达到我们之前的一个峰值。
从这个指标来看,往往它是有一个传导效应,因为“能繁母猪”转换成最终的生猪供应,首先它有一个孕期大概要4个月,孕期之后仔猪出栏进入到一个养肥育肥的阶段,仍然要有6个月时间,也就是说自然的周期会有10个月,去年10月份是见到了一个“能繁母猪”的一个低点,那也就意味着10个月之后这一块的生猪的出栏才会慢慢的增加,按照这段时间测算只有到8月份左右,我们生猪的存栏量、出栏量才会逐渐的回升,所以说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下半年,它也是属于一个温和回升的局面,还不是说大幅增长,这是猪周期的因素导致的猪肉价格不会在短时间之内出现暴跌的一个最核心的因素。
结合供求和需求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猪肉价格在下半年会重新逐渐企稳回升,但是它要回到历史的高点,肯定会有一定难度,那么我们回到二级市场去看,如果说生猪的价格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仍然是有支撑的,那么这类品种能不能值得我们去关注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最近市场里面有几类品种:一种是自繁自养类的;它的一个利润空间应该说是最足的,这里面的代表主要是什么呢?主要以新希望、牧原股份为主的这些公司,它们利润空间最高,所以我们看到它的股价涨幅也最明显;另外一种模式就是以公司和散养户的合作的模式,这种它会增加它的一个需求的快速的增长,那么这类品种的代表主要是像正邦、天邦和温氏股份,当然它们也会牺牲一部分利润,所以说造成股价更多是以稳定增长为主。那么现在这里两类品种,哪类品种更值得去关注?
上一篇:参加农村建设,怎么样提高效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