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五月节吃粽子有什么含义?
屈原,粽子,端午节五月节吃粽子有什么含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端午至此才被固定在五月五日,因为开始在五月的第一个五,故为“端五”。
根据地支纪月,开始是以一月为寅月,按此顺序,五月即是“午月” ,又因为方进入五月不到几天,故称“端午”。
也有人说是因为唐玄宗李隆基的生辰在八月五日,为了避讳,所以称为“端午”,而不是“端五”。
重五、重午节:上述说过,根据地支纪月,五月为“午月”,又因为“五”谐音为“午”,两相重合,五月五称“重五”或“重午”。
解粽节:粽子味道鲜美,色相极佳。而为大多数人不知的是,粽子还可以用来做游戏。古代人喜欢在吃粽子时,解开粽叶比较长短,以长者为胜,也不失为一个好兆头。故名“解粽节”。
端午节吃粽子相传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心中悲愤不已,于五月五日,怀抱大石投汩罗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虾损伤屈原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端午食粽,是节日习俗之一。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之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食粽是我国流行范围很广的传统习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包粽子所用的“植物叶子”,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粽子的种类,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从粽子馅上分,咸粽有肉粽、咸肉蛋黄粽、香菇粽、鲍鱼粽、莲子粽等,甜粽有水果粽、豆沙粽、枣子粽、香芋粽等;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地区的人爱吃碱水粽、白粽。北方粽子多是简单白米、赤豆、枣,蘸着白糖。而在南方,粽子口味丰富,鲜肉、鲜肉、火腿、蛤蒌、蛋黄、豆沙、排骨、蜜枣、莲蓉等,都能在粽子里变成可口的美味。形状多体现地域特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千年习俗,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人们要在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五月节这一天,划龙舟,撒棕子,乞求鱼虾不要去吃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的尸体。
几千年来,相沿成习俗,多么地可歌可泣,何等悲壮感天地!
华夏民族永远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源远流长。让我们凝聚在热爱祖国人民的信念里,去传承这一民族精神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而端午节当日是要吃粽子的,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不知道吃粽子有什么寓意,其实也是一种传承而已,每年到了端午必吃的食物就是粽子了。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坊间有传闻,屈原就是在端午节当天投江自杀的,百姓不想让屈原受到伤害,就往江中投粽子和其他食物,不让江里的鱼儿吃他,所以后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就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了。
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有阖家团圆的意思,毕竟现在的端午节已经是法定节假日,每到端午节各地的游民便会回家与家人团聚。
还有另外一层寓意,便是“求子”,粽子有谐音“中子”的意思,一直有传闻吃了粽子就能得儿子的风俗,寓意人丁兴旺的意思,总之端午吃粽子是好意,一定要记得吃粽子。
作为国民的节日,吃粽子是大家都知道的饮食习惯,除了粽子还可以喝雄黄酒、吃咸鸭蛋等等,都是在端午节要吃的食物,至于小孩子就会在手腕上系上五彩绳,寓意可以带来好运的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纪念屈原先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吃粽子有五大寓意:
1.寓意求子端午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