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渤海古国上京龙泉府在当时辉煌到什么程度?
渤海,腾讯,龙泉渤海古国上京龙泉府在当时辉煌到什么程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上京龙泉府从公元755年开始作为渤海国都城,除了中间有十年时间都城移到他处外,一直是渤海国的首都。渤海亡国两年后,契丹为强迫渤海人迁离故土,遂将上京龙泉府焚毁,其中心地区几成无人之境。烧不坏的石佛、石幢、石础、石墙、石垒、石阶,淹没于野草中,冷冷清清地度过了700个寒暑春秋。直至清顺治16年,一批从关内流放而来的宁古塔文人,才发现了荒草中的上京龙泉府的废墟。
我们是在下午三点多到达景区的。景区门票每人30元,车辆进入景区收费20元。对于遗址景点来说,不喜欢历史的人是没必要看的,因为里面除了残垣断壁以外没什么风景。我喜欢感今怀古,所以要进去看看。
进入大门不远就看到一个建筑,叫“工字厅”。建筑应该是后来建的,原来的早就焚毁了。工字厅里面有个展厅,展出一些渤海国的历史遗物和历史展板。
再往前走不远是宫殿遗址。
宫殿遗址前面有一口古井。
渤海国上京城宫城内有五座大殿,自南向北排列在一中轴线上,第二宫殿位于宫城的中心,是宫城内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殿。
宫殿础石。
保存基本完好的石阶,上面的图案精美,可见当时渤海国也有很高的建筑工艺。
宫殿遗址。
宫殿高台及密集整齐排列的硕大柱础遗址保存完好,石块砌筑的城墙清晰可辨。
八宝琉璃井,位于第二宫殿址旁边,据说是供后宫宾妃饮水之用。
宫殿遗址内树木茂盛,环境庄严肃穆。
浓浓的秋色把遗址公园染上一片金黄,想必当年渤海国鼎盛时期,这里的宫殿也都是金碧辉煌的吧。
站在遗址中,遥想当年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帝王,叱咤一方,声名显赫,现在他们已随风飘去。千年以前,他们是否想过千年以后这里的模样?看着已成废墟的皇宫遗址,无限感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设计师讲的历史回答你的问题!
说到上京龙泉府的辉煌,这个需要更多的历史来考证,但是从发现的遗址我们就大概可以了解当时的发展程度!
兴隆寺(当地人称南大庙)院内有一石灯幢
在宁安县渤海镇西南的兴隆寺(当地人称南大庙)院内有一石灯幢,是渤海时期保存下来的唯一完整的大石雕,取材当地的火山岩,雕刻精细,刀法娴熟,敦实古朴,浑厚壮观,是价值很高的雕作精品,也是渤海石雕艺术的典型代表。现在,人们已经把它作为渤海古国的象征了。
渤海国的诗歌也很了得,可惜在国内史籍已完全失载,后人只能从有关散落的史料里以及日本的古籍中找到一些珍贵的遗留。被誉为渤海第一诗人的杨泰师是诗坛大家,他出使日本期间留下很多佳作,比如其五言律诗《奉和纪朝公咏雪诗一首》道:“昨夜龙云上,今朝鹤雪新。径看花发树,不听鸟惊春。回影凝神女,高歌似郢人。幽兰难可继,更欲故效颦。”文字洗炼,风格清新。还有渤海中期的王孝廉,他的五言律诗《和坂邻客对月思乡见赠之作》很出彩:“ 寂寂朱明夜,团团白玉轮。几山明影彻,万象水天新。弃妾看生怅,羁情对动神。谁云千里隔,能照两乡人。”其中“谁云千里隔,能照两乡人”一句可以传世。在那个时候,渤海很多诗人与唐朝诗人有密切往来,互相酬唱,留下不少佳作。如大彝震的一个好诗文的儿子在京都长安任职多年,与晚唐大诗人温庭筠交往密切。这位王子受命返回故里,二人依依不舍,温庭筠写下感人至深的五律名篇《送渤海王子归国》相赠,诗道:“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就在这个“海东盛国”安享繁华的时候,即被称为“中兴之主”大仁秀之后约100年,公元929年,渤海国竟一下子被契丹灭了,“像是一出有声有色的戏突然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拥有200多年积累的基础、数十万军队和强大的国势,面对游牧民族的突袭竟然似决堤江水一样的溃败,仅仅二三十天就破国了,有点匪夷所思。对于细究渤海国被灭的原因,我不感兴趣了,因为那是史学家的事儿。我更关注后来发生的一幕:渤海遗民9.4万户,约90万人被强行迁走;渤海世子大光显率数万户近10万人南投高句丽;余下则逃进森林里藏匿或出走他乡。史料说共约200万渤海遗民离家失所。可以想象一下,渤海百姓的房屋、田地、家什以及平静的生活,一下子全部化为乌有,仅携带简单的行囊仓惶离去,那是怎样悲惨!
占领者玩得更狠。攻破渤海国后,契丹人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一把大火把这座已经存在约160多年的大都市给烧个精光。无法想象这座都城在火海中惨绝的情形,也不愿意揣度当时渤海人在扶老携幼踉跄出逃的路上回头看见这场大火时的目光和心情。说到这里,总要有一个疑问,契丹人为何烧城啊?史料没有介绍,后人只好瞎猜。余秋雨先生怀着其特有的感性,这样解释:“契丹人占领渤海国首都之后,先是尽情地抢掠了一番,后来发现一座城市是一种无形的情绪的集中,一种文化默契的定型,哪怕是无声的砖石檐墙、大街通衢也会构成一种强大的故国之思和复仇意念,要去捕捉却又不知去向,以为没有了却又弥漫四周。契丹人恼怒了又胆怯了,胆怯与野蛮一结合总能做出世间第一等的大坏事,他们下令腾出首都,举国南迁,逃开这些街道和楼宇,拆散这些情绪和气氛,然后放一把大火把这座都城彻底烧毁。”这话有点云山雾罩,其实可以简单这样说,契丹人面对透着庄严宝相和强大精神的这座大城害怕了,于是野蛮的毁灭念头主宰了大脑,犯浑了。
硝烟散去,北方凛冽的寒风吹了一年又一年,已成灰烬的土地很快恢复了生机,绿草茵茵,虫鸣鸟叫,飘来的树种也开始生根、生长,一片青翠,似一切没发生过,一座曾经举世闻名的大都市消失得无影无踪。说来奇怪,这片曾经创造辉煌、繁华热闹的土地,在渤海国毁灭后长达734年竟无人问津,典籍里记载的渤海国又似乎海市蜃楼一样,只飘渺在历史记忆里,不知坐落何方。后来,直到清朝顺治年间两个有大学问的流放犯方拱乾和吴兆骞路过此地,发现了此地不寻常,之后又有一些流放的文人加入考察并记载于他们的文字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神秘面纱自此被揭开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