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渤海古国上京龙泉府在当时辉煌到什么程度?
渤海,腾讯,龙泉渤海古国上京龙泉府在当时辉煌到什么程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渤海国兴隆寺
寺门口挂着“唐·渤海国佛教文化博物馆”和“兴隆寺文物管理办公室”两块牌子,远看还以为是一副对联呢。兴隆寺原址为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城内的寺庙址”。据旧《宁安县志》载,现存的兴隆寺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 1713),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部分殿宇被烧毁,清咸丰十一年( 1861)修复,并在院内增建了钟、鼓楼和东、西配殿,称之为“古刹”。原有禅堂、配殿、钟鼓二楼、今皆不存。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渤海国兴隆寺
一进院内看到玄武岩刻的龟趺,旁边一古柳下随意堆放着建筑残件,一律玄武岩制成。清代的龟趺,又名赑屃[读作bì xì],霸下等,在中国神话中是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六。貌似龟而好负重,有齿,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其背亦负以重物,在多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墙头装饰,属灵禽祥兽。它们的造型浑圆,与乌龟十分相象。它是渤海时期的石雕,是珍贵的渤海文物。它身上的石碑早已丢失,至今没发现。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无碑的龟趺
第一进院是观音殿,咸丰五年建成的,几经维修。兴隆寺的马殿现为观音殿,世人信奉观音,念其慈悲普度,有求必应,比佛陀亲近。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进院观音殿
观音殿供奉持瓶观音。观音菩萨手里的净瓶,是帮助众生解脱苦难和痛苦的甘露。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观音殿供奉持瓶观音
二进院内石碑,立於咸丰十一年桂月,如今只能看清“万古流芳”四个大字。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咸丰年间的石碑
二进院殿堂是关圣殿,为咸丰五年(1855年)建。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二进院关圣殿
关圣帝是属于护法的伽蓝菩萨,是护法神,左右为周仓关平。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关圣帝
塔刹造型的石刻,有资料称之为舍利塔。建造年代不详,但颇有古韵。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舍利塔
三进院是天王殿,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和弥勒佛。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三进院弥勒殿
布袋和尚,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弥勒佛
四进院是大雄宝殿,是兴隆寺古建筑群的代表作。大雄宝殿为单檐九脊歇山式、四边过廊、全木斗拱建筑,全殿没用一根钉子、斗拱相接相卡,雕梁画栋,建筑十分宏伟壮观,是黑龙江省独有的一处斗拱建筑。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院中的主殿,是供奉释迦牟尼和他的弟子的佛殿,在兴隆寺的大雄宝殿中供奉的是横三世佛,居中的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药师佛,右边是西方阿弥陀佛。
三圣寺门前双狮系玄武岩质,狮身高1.53米,底座长1.03米,宽0.83米,是一雌一雄,它们昂头挺胸立身坐在石座上,双目圆睁,怒视前方,显得十分威武雄壮。我国的石狮雕刻是十分含蓄的,以踩球为雄狮,以踩幼狮为雌狮,区别雌雄。但此雄狮却明显清楚的刻出了它的外生殖器,这是在我国的石狮中是非常罕见的。
三圣寺双狮
古寺中的石灯幢,其称为石灯、石塔、石香炉、石灯笼等。此塔幢是唐代古渤海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唯一完整的著名佛教石雕艺术品。原高为六点四米,后因原刹损坏,现高六米。是用十二块经过雕凿的玄武岩迭筑而成。全幢雕刻细致,由塔刹、相轮、塔盖、塔室、莲花托、中柱石、莲花座和底座等部分组成。塔盖形似亭榭,八角攒尖,雕刻盖脊和瓦垅。塔室镂空,亦为八面体,与塔盖相接处雕刻斗栱,具有我国木构特点。石灯幢坐落于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西南的兴隆寺(南大庙),在三圣殿前,为国家一级文物。
一级文物石灯幢
石灯幢基座为八角形,束腰上刻有唐武门。基座为莲瓣覆盆,上面立着粗壮的圆柱。柱上置一朵盛开的巨莲,撑托着八角形的灯室,灯室上覆盖着圆形尖状类似屋顶的灯罩。整个石灯雕刻别致,比例匀称,硕壮有力。 塔室八面各刻长方窗孔,其上又有小窗孔。中柱石之上的莲花托是仰莲,之下的莲花座是覆莲,均刻三瓣花片,层层重迭、犹如巨莲盛开。渤海盛行佛教,而石灯塔是典型的佛教石雕艺术作品,是渤海具有代表性的石雕珍品,也是渤海文化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实物例证。其虽历千余年风雨剥蚀,仍然保存完好。
一级文物石灯幢
五进院是三圣殿,是兴隆寺的第五重殿,殿里有第二件国宝——大石佛。这尊居中而坐的大石佛,是渤海时期遗留下来的石佛造像,佛像高三米,面目安详,细眉凤眼、大耳垂肩、袒胸露怀、身披袈裟、体态端庄、两腿盘坐在莲花座上,是佛主释迦牟尼的造像,这尊石佛和石灯幢为同一时期的,可谓是千年石佛。据称,大石佛的躯干部分是遗存,头和手是后人修复上去的。
大石佛
寺内的古井,清代还在沿用。
寺内的古井,清代还在沿用。
兴隆寺有三件宝,石灯幢,大石佛和老榆树,这些都是1300多年前的遗存。
千年榆树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四个成年人都围不过来
清代所建寺院的北门遗存。
寺院的北门是清代遗存
当年的大火,把渤海国的建筑烧了个精光,唯有这里还有一些遗存。渤海虽文化发达,但传世文献堙没殆尽,所依托的原始资料仅有当时唐朝和日本的相关记载及后世考古发掘,故有关渤海国的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尤其是其历史地位和归属问题一直是中国、朝鲜、韩国等国家之间的一个争议焦点。
游罢雁鸣湖,看看还有时间,我们决定去曾经的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遗址看看。
很多人都知道风光秀丽的镜泊湖,但是并不会注意到距镜泊湖不到20公里的一个小镇,有一个深藏了千余年的神秘古国遗址,这就是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一个中世纪赫赫有名的大都市。
据史料记载,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东亚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一部分。渤海立国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有“海东盛国”之美誉。公元926年,渤海国为契丹国所灭,历时229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