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定风波苏轼在雨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苏轼,风雨,旷达定风波苏轼在雨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定风波苏轼在雨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写《定风波》的苏轼雨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吸收文化精华@♥♥♥爱的力量@#喔爱小咪#
头条的朋友好,很喜欢回答上面的问题。因为我不仅喜欢苏轼,也喜欢苏轼写的《定风波》。要明白《定风波》里面苏轼的雨中形象,还是先来欣赏一下整首词吧——《定风波》
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阙写的什么呢?写苏轼同几个好朋友酒后正在郊游,天突然下起雨来,雨水滴在竹子的叶片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苏轼和朋友都没有带伞。朋友被淋雨了,十分的郁闷。苏轼却很享受雨水的凉爽,在雨中哼起了小曲,欢快地继续前行,欣赏郊外优美的景色。他虽然没有骑马,只穿着草鞋,拄着竹枝做的拐杖,却觉得自己如同骑马一样轻松畅快。他心里想:下点雨又怕什么呢?穿着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我照样过好这一生。
下阙写什么呢?写苏轼和朋友冒着雨走在路上欣赏风景,突然一阵春天的冷风吹来,让苏轼完全从酒后的醉意中醒来了。同时发现前面的山头上出现了缓缓下降的夕阳,原来雨停了。回头一看来时的路,一派萧瑟苍茫的景象,原来暮色也降临了。苏轼心想:此时风停了,雨住了,太阳也下山了,天不早了,我也该回家了。
亲爱的读者,你现在可以知道苏轼在雨中的形象了吧——那就是飘逸、洒脱、乐观、豁达、喜乐的形象。不管风雨多大,苏轼照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地行走天地之间。这首词不仅描写的是苏轼在雨中的形象,也是苏轼潇洒乐观豁达的人格形象的写照。
苏轼曾说过:“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苏轼是如此的胸襟开阔,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所以在雨中郊游的时候,别人生怕雨水打湿了衣服,苏轼却乐呵呵的,觉得在雨中漫步也是一中难得的快乐。
您觉得我说得对不?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请您关注“喔爱小咪”,我们共同谈古论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形象应该是落汤鸡一样的,但他绝对又是非常开心畅快的面容,甚至还有点小兴奋的神态。
我们这就来读一下这首词。
开头部分有个小引子,是这样写的,“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先交代时间地点,还有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因为仆人拿着雨具先走一步,天却下雨。同行的人都很狼狈,都变成了落汤鸡,所以都在埋怨雨下的太突然,埋怨仆人伺候的不周到。
而苏轼却没有这种抱怨,他感觉雨中漫步,也是难得的一种生活体验,所以写了这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已经定下了作者此刻的心情基调,是根本不把雨当上一回事的。虽然雨打竹林“哗啦啦”的响,但是这些丝毫不能减弱他的兴致,他要在雨中一边吟诵一边的缓缓前行。
他此时的心情洒脱,所以步子也格外的矫健,竹杖芒鞋也被他穿出了比骑马还轻松畅快的感觉。“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向眼前的雨挑战了,但是又深入一步,一语双关,他一路走来,从没有畏惧过任何人生的风风雨雨。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是雨过晴天了,但是还有点寒冷的春风,把他的酒意吹散了,有点凉意,可是马上又有山头的阳光斜照,来把他相迎。
这是把景色,情愫,还有心理活动,都融为了一体的句子,让人体会到的已经不是经历了一场雨的故事了,这是复杂的人生感悟。
最后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看淡了人生风雨,接纳了自己所有的悲欢离合的和解,没有大境界和大格局的人,真的吟诵不出如此动人却深刻句子。
所以比起被淋为落汤鸡的外观形象,这突然的雨,勾出了他的人生大感悟,不但洒脱了苏轼,也美好了若流水的古人和今人!
所以苏轼在我心中,一直都是千古第一文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苏轼越发成熟稳重。风雨既然不是我所能左右的,那就泰然处之,平常待之吧!没有了早年热情迸发的激进,也没有遭受苦难后的颓废与放纵,坦然而率真,豁达而自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失意之人,雨淋下正好清醒下。也可能是这几天饭没吃饱,跑不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