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做人要聪明,不必对谁都善良”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善良,的人,你的“做人要聪明,不必对谁都善良”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知否》里的明兰,一直以来,都是明事理、识大体的姑娘。但是,当她的底线受到别人的挑衅,马上就会变得咄咄逼人。
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遇到从小养育她的祖母被害时,挺着大肚子,在娘家不依不饶,势要给祖母讨一个公道。
还有她的闺中密友张大娘子难产时,她大着肚子,依然挺身而出。甚至动用刀剑,不怕得罪任何人。
我们的善良要有底线,要勇敢学会拒绝。对自己无法接受的事情,要勇敢说“不”。
不要害怕得罪人,生活是自己的,心情好坏是由自己决定的,不要去在意别人怎么看你。
珍惜善良待你的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无私地对你好。如果有,一定是你的父母。正因为明白善良的珍贵,所以,更应该珍惜那些,善良待你的人。
作家苏岑,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当你有一杯热水的时候,你惦记着其他饮料,将它放在一旁。当你喝着饮料,越喝越渴的时候,才想起来那杯热水,但是那杯水端起来已经凉了。”
这杯水,起初是温热的,但是因为你的不在意,让它变冷了。
得到别人善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珍惜,因为感同身受,因为明白善良的不易。
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简直太美好了。
但同时,也请你记住:做人,可以善良,但别浪费。
善良如果不被珍惜,我们就要收回自己的好心。当自己遇到伤害,一定要及时止损。
希望你能保持你的善良,真诚待人,永远对世界满怀希望。做到心中有光,身上有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能无条件善良,你的善良要带着些许锋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非常赞同
大家都看过《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故事讲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蛇,以为它冻僵了,于是就把它放在怀里。蛇受到了惊吓,等到完全苏醒了,便本能地咬了农夫,最后杀了农夫。农夫临死之前非常后悔地说:“我想要做善事,却由于见识浅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这种报应啊“。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这种没有原则的善良,是世间最大的“恶”。它的危害在于,不仅混淆了大众对事情的正确判断,还助长了真正的恶。
哈耶克说:“当善良失去原则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
没有善良的聪明只是狡诈,失去聪明的善良只是愚蠢
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充分的同情心,忽略逻辑、忽略事实、忽略公正,歌颂毫无原则的付出与原谅。这种没有原则的善良,是世间最大的“恶”。它的危害在于,不仅混淆了大众对事情的正确判断,还助长了真正的恶。
哈耶克说:“当善良失去原则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您说的很有道理。
下面来说一下我的观点:
1.那些对你心怀不轨的人不配你付出善良
对心怀叵测、意图不轨的人付出善良,相当于助纣为虐。对这类人善良,纯属拿刀子捅自己,不仅捅了自己,也许还会伤害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好人。
举例,发现违法事件,却因当事人要求你善良一点为他隐瞒,如果此时你心软善良,就会伤害到被害人的利益。也不能保证伤人者是否以后还会故计重施,伤害他人。
2.那些墙头草类的人不值得为之付出善良
一些人自以为经历得多了,逢迎有度,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值得你为这样的人付出善良,今天也许他对你的善良感恩戴德,难保明天不会因为别的利益将你出卖,使你得不偿失,后悔晚矣。
3.你的善良,也要有锋芒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儒、道、佛思想不知不觉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些热爱生命、帮助弱小、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的思想理念。但是教我们怎样去热爱别人、付出奉献的很多,教我们去爱自己的道理却少之又少。
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爱自己、保护自己。所以,你的善良,也要有锋芒。
你认为我说的有道理吗?
回答完毕,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做人要聪明,不要精明。
真正聪明的人,可做糊涂人,不做糊涂事。为人处事,圆中有方。不失智者风范,受人尊敬。所谓精明人,就是聪明过了头,被人称为人精。凡事经于算计,与人交往从不吃半点亏,把占人便宜视为比人聪明,善于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显得自己高人一等。其实这样的人叫假聪明,真愚蠢。最招人恨,身边没有真心朋友。
人与人之间交往,要心存善念,互相帮助,不用太计较,(吃亏是福)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救急不救穷,帮理不帮亲。凡事量力而行,
上一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描写的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