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辣椒病害如何防治?
辣椒,病害,可湿性辣椒病害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防治方法:
1.床土消毒。床土应选用无病新土,如用旧园土,有带菌可能,应进行苗床土壤消毒。方法: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种双粉剂7克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9克、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克+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克兑细土4~5公斤拌匀,施药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且一次浇透,一般17~20厘米深,水渗下后,取1/3充分拌匀的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即上覆下垫。如覆土厚度不够可补撒堰土使其达到适宜厚度,这样种子夹在药土中间,防效明显,残效月余。
2.加强苗床管理,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一定选择晴天喷洒,不宜大水温灌。
3.育苗畦(床)及时放风、降湿,即使阴天也要适时知量放风排湿,严防瓜苗徒长染病。
4.果实发病重的地区,要采用高畦,防止雨后积水,黄瓜定植后,前期宜少浇水,多中耕。注意及时插架,以减轻发病。
5.发病初期药剂防治,可用2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
辣椒枯萎病
为害症状
辣椒枯萎病于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部只在茎一侧发展,形成纵向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剖检病株地下部根系也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烟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在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传播,也可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病菌发育适温24℃~28℃,最高37℃,最低17℃。该菌只为害甜椒、辣椒,遇适宜发病条件病程2周即现死株。潮湿或水渍田易发病,特别雨后积水,发病更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栽培,不要选择地,势低洼的地块。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2.土壤处理,保护地栽培时,可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土壤消毒,先起垄,灌满水后全面
3.高温杀菌。铺上地膜,密闭棚室,使土温升高,保持地表以下20厘米处温度达45℃以上,保持20天。该方法还可杀死土壤中的其他病菌及害虫。
4.定期或不定期淋施高锰酸钾600~1000倍液或铜氨液600~800倍液,2~3次或更多,前密后疏,淋透淋足。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3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噁霉·甲霜水剂800倍液,每株灌兑好的药液0.4~0.5升,视病情连续灌2~3次。
辣椒菌核病
该病为害幼苗、茎部、叶片和果实等。是冬春保护地栽培中的毁灭性病害。
为害症状
苗期染病茎基部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斑,后变棕褐色,迅速绕茎一周,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或软腐,但不产生臭味,干燥后呈灰白色,病苗呈立枯状死亡。成株染病主要发生在距地面5~22厘米处茎部或茎分杈处,病斑绕茎一周后向上下扩展,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茎部皮层霉烂,髓部解体成碎屑,病茎表面或髓部形成黑色菌核。菌核鼠粪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干燥时,植株表皮破裂,纤维束外露似麻状,个别出现长4~13厘米灰褐色轮纹斑。花、叶、果柄染病亦呈水渍状软腐致叶片脱落;果实染病,果面先变褐色,呈水渍状腐烂,逐渐向全果扩展,有的先从脐部开始向果蒂扩展至整果腐烂,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形成黑色不规则菌核。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
病菌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温度为0℃~30℃,20℃为最适。菌核没有休眠期,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年,但不耐潮湿,一年后即丧失其生活力,温度在5℃~20℃和较高的土壤湿度的状况下菌核即可萌发。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适温5℃~10℃,经48小时后,孢子萌发率可达90%以上。本病在温度20℃左右和相对湿度在85%以上的环境条件下,病害严重;反之,湿度在70%以下,发病轻。早春和晚秋多雨,易引起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
2.及时深翻,覆盖地膜,防止菌核萌发出土。对已出土的子囊盘要及时铲除,严防蔓延。
3.进行土壤消毒。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0克,拌细干土撒在土表,或粗入土中,然后播种;也可选用40%福尔马林每平方米用药20~30毫升加水2.5~3升,均匀喷洒于土面上,充分拌匀后堆置,用潮湿的草帘或薄膜覆盖,闷2~3天以充分杀灭病菌,然后揭开覆盖物,把土壤摊开,晾15~20天待药气散发后,再进行播种或定植。
4.药剂拌种或温汤浸种。将种子装入干净的酒瓶,再按种子重量0.4%~0.5%的量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多菌灵盐酸盐可溶性粉剂以后,塞好瓶口,平放于地面用脚来回滚动100~150次,使药粉均匀黏附在种子表面后播种。此外对带菌种子也可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把菌核烫死,后移入冷水中冷却。
5.生态防治:控制塑料大棚温湿度,及时放风排湿,尤其要防止夜间棚内湿度迅速升高,或结露时间增长,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措施。注意控制浇水量,浇水时间改在上午,以降低棚内湿度;尤其是在气温较低时,特别春季寒流侵袭前,要及时覆膜,或在棚室四周盖草帘,防止植株受冻。
6.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或剪去病枝,带到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
7.发病后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防2~3次。棚室也可选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1次200克熏治,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疫病
辣椒疫病是辣椒的毁灭性病害,除为害辣椒外,还为害番茄、茄子、冬瓜等。
1、为害症状
幼苗期发病,茎基部产生水渍状腐烂,病部暗绿色,最后呈猝倒或立枯状死去。成株期叶片产生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空气潮湿时,病斑迅速发展,叶片软腐;空气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展,边缘逐渐清晰。茎及枝条上产生暗褐色和黑色条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很快枯萎死亡。茎基部常发生褐色软腐,有时病部覆盖一层白色霉层。果实多从蒂部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不明显,很快扩展遍及全果,潮湿时果面长出稀疏的白色絮状霉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疫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和粪肥中越冬。病菌经气流、雨水、和水流传播引起病害流行。在田间经常有发病中心,遇到降雨、灌溉或湿度大时,病害扩散蔓延,发病加重。高湿、高温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实行与其他科作物轮作换茬2-3年,也不易与茄科作物邻作。培育无病壮苗。采用高畦种植,宽垄密植,合理灌溉,雨后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发病中心,减少扩散蔓延。
上一篇:大学生交过社保会影响校园招聘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