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西游记师徒四人代表四个不同的人性?
唐僧,性格,悟空为什么说西游记师徒四人代表四个不同的人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与动物无异。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就是典型的象征,一生以“食”以“色”为主。本为“天蓬元帅”,仕途大好,酒后调戏“天宫名媛”嫦娥,被贬人间,成为一头以“懒惰”著称的吃猪。暂住“高老庄”,不喜金银,一顿几十个馒头,并看中“高小姐”。本相暴露后,竟强占高小姐,直至被收服于唐僧门下。一路取经,一路的“风花雪月”,贪恋美色。还多次提出“散伙”的言论,不利于团结。但他人性不善不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了表彰其功绩,特赐予“净坛使者”,一世享受“供奉”。
四、性有善恶论——沙僧
性有善恶论:由世硕提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他主张人生来就具有“善”与“恶”这两种不同的自然属性。人有欲望、意志和理性,当理性能驾驭欲望和意志时,就能获得善。如理性不能驾驭欲望和意志时,就会产生恶。
《西游记》中的沙僧是取经路上最理性之人,也是临场最“坐怀不乱”的人。身为天宫的“卷帘大将”,失手打破了琉璃盏,被贬下凡。一个将军,只是打碎了一个物品,就受到这么重的处罚,换做谁都是不服气的。沙僧的“自暴自弃”及“怨气”促使他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为非作歹,专吃过路人,极尽作恶。后经观音点化,理性回归,善心为重,一心向佛,才压抑住了内心的邪恶欲望。历程中正直无私,任劳任怨,最终功德圆满,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林清玄说,他这一生最想拥有四颗心:“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以清净心看世界。”此语道破了现代人最缺的4种心态。而这四颗心,吴承恩早在500年前,用一部《西游记》告诉了我们。
猪八戒:以欢喜心过生活。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看过《西游记》原著后,为什么那么多人开始喜欢猪八戒?”
网友们各抒己见,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乐观”。
就连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老师也曾说过:
“猪八戒最可爱的一点是:不会装,绝不装,敢爱敢恨,猪八戒还有一点就是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明儿再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非常乐观的心态在探索着追寻着。”
猪八戒没有因为自己丑陋的外貌感到自卑,无论是广寒仙子嫦娥,还是小家碧玉高翠兰,只要他喜欢,即便吃尽苦头,也会努力追求。
他也不会因为遭遇的困难而感到沮丧,虽然经常打退堂鼓,但是他始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从未真正想要半途而废,嘴里吐槽一下之后,依旧马不停蹄,一路向西。
他还懂得如何过好当下的生活,连畏惧讨厌他的岳父也不得不夸赞道:
“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
无论是威震八方的天蓬元帅,还是被贬猪胎落难高老庄,猪八戒永远都不曾有过半点落魄的模样。
他勤劳肯干,以幽默乐观的态度处世,很容满足,也很容易获得快乐。
拥有欢喜心的人,既能放得下过去,也珍惜得了当下,更憧憬得了未来。
心之所向,非利非权,而是开心和快乐。
正如马德华说的那样:
“《西游记》不再是一个剧本,更是人生的感悟,猪八戒也不止是一个角色,而是智慧的领悟。”
在八戒心目中,生活有山路水路,没有绝路。
孙悟空:以平常心生情味。
有人问,那个顶天立地,不屈不挠地大圣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是在大闹天宫失败的时候吗?不是。
是在五指山下风霜刀剑的500年吗?也不是。
是在他戴上金箍,成为孙行者的那一刻。
小说中,孙悟空刚刚被唐僧解救的时候,始终按捺不住内心那颗战天斗地的好胜之心。
唐僧只是一个凡人,孙悟空一个跟斗就能抵达的西天,他连一个两丈宽的深沟都无法跨越。
虽然心怀感恩,但是也难免有些看不上他这个名义上的师父。
从齐天大圣到普通沙弥,孙悟空显然无法用一颗平常心接受这种巨大的落差。
这一章的回目别有深意:“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当一个人无法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当下的处境,就会心生杂念,甚至于人性中的阴暗面不断翻涌。
六名突然出现的强盗,其实说的就是悟空未净的六根。
当他击杀六名盗匪,被唐僧戴上金箍,经历了一番铭心刻骨的阵痛之后,这才真正接受了行者的身份,踏上了斗战胜佛的征程。
每个人最初的时候都像孙悟空一样以为自己是天地的主角,后来懂得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也便真正走向了成人的大道。
就像作家今何在的那句名言:
“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
人生本就不可能完全称心,生活也不可能处处如意,总要走过一些路,才知道会辛苦,总要经过一些事,才会攒些经验。
《悟空传》里有一段发人深省地提问:
如果失去是苦,你还怕不怕付出?
如果坠落是苦,你还要不要幸福?
如果迷乱是苦,该开始还是结束?
如果追求是苦,这是坚强还是执迷不悟?
人这一生,本就不可能完美。
以平常心生情味,就是告诉我们,生活的酸甜苦辣咸,都要用平常心去对待。
心在平处,生命的质量才在高处。
只有不苛求生活,生活才不会为难我们自己。
沙悟净:以柔软心除挂碍。
师徒四人中,沙僧的存在感是最弱的。
并非因为他出场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的“软弱”。
十足的好好先生,不是沉默,就是充当和事老的角色。
但是作为前天庭最高领导人玉皇大帝的贴身侍卫,沙僧真得是一个愚笨不堪的人吗?
孙悟空第二次被驱逐之后,沙僧去花果山寻人,有一大段独白:
“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避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