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历史中商鞅变法对后人有什么影响?
秦国,商鞅,国家在历史中商鞅变法对后人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商鞅变法后便直接废除了这个制度,让更多平民和奴隶也有了参加政治活动的机会,国家也就不至于全养了酒囊饭袋,而是让更多有才华的人,可以找到施展拳脚的地方。
2、废除井田制,让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商鞅实行的第二次变法,首当其冲就是废除井田制,在周朝的时候,国家的土地都属于公有制,私人是不允许有土地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所以那时候人们干得多跟干得少基本没有区别,饿不死但也不会太饱。
但商鞅废除井田制之后,土地便成了私人物品,可以自由买卖,也可以努力耕种。这样一部分人就形成了地主阶级,而那些没有实现地主阶级的就努力像地主看齐,这样也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积极性,和生活多样性。
3、推行县制,权力由朝廷手掌控
秦朝以前,各个地方的领土分封给每个诸侯,诸侯在这片土地有着绝对的权力,从政治到军事民生,都由诸侯家族打理,等同于地方皇帝,这就造成了权力过于分散,在打仗之时也容易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这也是周朝后来一旦失去实力,就立马出来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原因。
但商鞅推行县制后,领土和招募士兵的权力都归朝廷所有,大大增加了中央集权,而推行县制这一法规,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省、市、县都是在这一政策上演变和完善。
4、编辑户口、移风易俗
编辑户口是商鞅变法第三项重大措施,在商鞅推出这一法规之前,秦国征兵方式相当简单,只要符合年龄规定的男子就必须上战场。但商鞅在推行“编辑户口”制度后,秦国就开始按户籍征兵。这个制度也一直影响我们到现在,比如说现在的户口本。
至于他提倡的移风易俗,对我们后世影响就更加深远了,在没有变法之前,秦国是父子兄弟同居同住,无论多大儿女跟父母是不会分家的,但商鞅变法后规定父子兄弟是要分家的,这样就变成了无数小家庭体制。直到现在,我们如果成家立业后,无论是人情世故还是财产,基本上都会跟父母分开对待。
商鞅的变法实质上就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他为中国后来几千年的封建制打好了样板。其中他提倡的土地私有、编辑户口、移风易俗、推行县制不仅对当时影响巨大,甚至后来几千年一直到现在,咱们也只是在他变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演变。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你满意。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针对商鞅变法对后世的影响,从我个人的历史角度看,主要从两个大方面说明:(利和弊).
其一.商鞅变法对后人影响的利:
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2.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3.通过变法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
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二.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的弊:
1.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商鞅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3.商鞅变法也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例如,变法条文中明文规定按爵位等级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4.重农抑商政策,刚开始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但到后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商鞅在和甘龙等人的论战中大获全胜,坚定了秦孝公的变法决心。商鞅深知自己的变法是要和秦国所有老世族为敌,他所可以依赖的除了秦孝公之外就只有秦国的百姓了,所以他必须取信于民。于是他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可之前官府的政令朝令夕改从没兑现过,被骗惯了的老百姓的对官府的文告持怀疑态度。商鞅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个人搬起木杆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
商鞅以南门立木的方式取信于民,终于得以在秦国颁布新法令。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效法魏国李悝的《法经》改革秦国的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将民户按什伍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要他们相互监视,纠举“奸人”,隐藏不报者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不告奸者腰斩。也就是说在秦国任何人都有告发犯罪的义务,如果有人见到他人犯罪不加阻止不予告发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会被追责的。至于你告发之后受不受打击报复朝廷不管了,看你是怕罪犯还是怕朝廷。有人可能觉得:要是有人天生胆小,他就是怕罪犯而不敢告发,这不是成了正不胜邪了吗?别忘了那句”不告奸者腰斩“,当时的秦律实行严刑峻法——弃灰于道者斩,就是说在大街上乱扔垃圾都是死罪,更别说打家劫舍杀人放火了。要是有人敢不告发,腰斩之刑搁那儿等着,总之必须在罪犯和朝廷之间选择一个敬畏的对象。
上一篇:合资125踏板哪个厂家品质最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