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的人在生活上最缺的是什么东西,不要在说是钱了?
将军,的人,汉奸现在的人在生活上最缺的是什么东西,不要在说是钱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缺一颗正直的心,总体来说,都有点自私自利、过于贪求,但也不是绝对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信任以及对社会的关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缺失的是对文化的传承,对自然的敬畏,对人与人之间的和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缺的是心灵的放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说钱。那只有物质和人心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信仰追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多数人看都这个问题,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钱,因为再多的钱也觉得不够,当你真正发觉精神上的匮乏时,便不会在乎钱的多少了。
1、缺选择权
足够的选择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当下国人的选择权还是比较欠缺的。
以教师行业为例。绝大多数教师只有兢兢业业地工作这一个选择,尽管他们在工作中可能遭遇到这样那样的委屈,尽管他们内心恨不能立刻辞职,告别这个行业。但是,绝大所数教师都只能忍着,因为他们没有选择不做教师的能力。他们若真离开了他们所憎恶的教师行业,他们的生存状况会更糟糕将是大概率事件。当然,也有不少人辞职后风风火火,事业蒸蒸日上,但这是小概率事件。其实各行各业莫不如此,国人真的没有多少选择权。
其实在价值观上,我们国人也是缺少选择意识的。
比如说,灾难来临,我们都在讴歌英雄。英雄自然要讴歌。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能成为英雄的永远是少数人。那么,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我们就应该尊重国人做普通人的人生选择。
范美忠老师之所以“千夫所指”,个人以为,大概是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只允许我们选择当英雄的人生道路,做懦弱、自私一点的普通人是不被允许的“千夫所指”。范美忠老师在2008年5.12大地震之前,是学校公认的大才子,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但是,灾难来临,他没有选择做英雄,而是选择了做懦弱、自私一点的普通人,于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几乎背上了千夫所指的骂名。
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早年因为曾和日本人和谈,而背上汉奸的骂名,以致于张将军以必死之心抗战来洗刷当年的耻辱。张将军几乎每战都冲在最前线。张将军的参谋和国外的军事顾问十分不解:一个集团军总司令应该在指挥的岗位上,冲到最前线不是一个将军应该做的事。张将军说,我早就该死了,不死不足以洗刷作为一个军人的耻辱。张将军最终以身殉国,成为二战时期盟军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有史学家认为,如果张将军能放下内心沉重的心理包袱,每战不抱着必死的信念冲到最前线,他应该不会牺牲,他很可能会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张将军抱着每战必死的念头的正是我们文化价值观上缺少对选择的尊重和理解。在我们的文化价值观里,凡是和侵略者和谈就是汉奸,凡是侵略者来了,只有抗战到底一个选择。其实两国在战争状态的时候,以和拖延战争的爆发,为更好地准备抗战赢得时间,以和谈作为斗争的策略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们的文化价值观里容不下策略性的和这一选择。张将军早年和日本人的和谈是为了拖延战争的爆发。但是,除了国民政府高层理解外,全国人民都把他当成了汉奸,甚至张将军的家人都以不愿做汉奸家属而拒绝张将军回家。只能战不能和、和谈就是汉奸的价值观,其本质就是对策略选择的不宽容、不理解、不尊重。因此,有史学家认为,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缺少对选择的尊重观念压垮了张将军,让他过早地牺牲,让他牺牲得有点不值。当然这丝毫不影响张将军的伟大崇高。
2、缺少信息的鉴别
信息时代的今天,太多太多的信息铺天盖地堆在网络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但是,也带来无穷尽的烦恼——到底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到底哪些是有价值的?
上图为数量单位。
比如说,我们上网查阅一些关于健康的资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查到完全相反的信息。如何鉴别?到底我们该信哪个?没有人能告诉我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