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少数民族的兴起是因学习模仿中原王朝,为什么却能吊打中原王朝?
中原,王朝,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兴起是因学习模仿中原王朝,为什么却能吊打中原王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文化和技术是可以学习的,但是资源却是先天的。
历史已经证明,近代之前,骑兵力量是最强的进攻力量,拥有培养骑兵力量的资源多寡和军事政略是否得当,决定了综合的军事实力。
我们在历史上也一样吊打过游牧民族,汉武帝时期,我们能吊打匈奴,历史书常常将功劳归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头上,然而,武帝时期骑兵力量胜过匈奴,却被忽视了。
在汉高祖时,丞相萧何作汉律九章,创加厩律,制定了有关养马的法律。吕后时,又明令禁止母马外流,以防止军资遗敌。汉文帝即位后,晁错建议\"令民有车骑马者,复卒三人\",鼓励民间养马。汉文帝接受他的建议,下令用免役的办法促使民间养马,史称\"马复令\",民间养马之风再兴。汉景帝时,卫绾建议,\"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史称\"马弩关\"。汉景帝又在秦边郡牧马苑的基础上,\"益造苑马以广用\",扩大边境游牧地区军马牧场的规模。国家的军马养殖因此有了长足的进步。
汉武帝亲自创立了期门卫士和羽林军。期门卫士最初是在郎卫内部选拔的。但汉武帝很快就把期门作为一块特殊的试验田经营起来。他在关东、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两河等六郡良家子中,开始选拔新的期门卫士。这六个郡都距离长安不远,而且历来以出优秀骑兵著称,即所谓“六郡骑士”。
羽林原本是二十八宿之一,属于北方玄武,在中国的古星象学说中代表军队。羽林军总兵力约2500人,羽林军的士卒叫“羽林郎”,首领叫做“羽林令”,副职叫做“羽林丞”。他们全都是汉匈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子弟,因此又号“羽林孤儿”。他们从小在军营中长大,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长大后编入羽林军。
汉武帝希望亲自训练期门和羽林,培育出懂兵法的中层骑兵将领和精锐骑兵。
骑士与良马齐备,便是出征之时。汉武帝横扫匈奴,是高祖、吕后、文帝、景帝、武帝五位当家人培养马匹和加强骑兵建设的结果。
事实上,我们历代大一统政权除了北宋(北宋也可以看做大一统政权),任何一个政权都可以通过正确的政略和军略吊打游牧民族,主要的原因是①我们的人口是游牧民族的数十倍,②我们有河套平原和燕云十六州等适合繁育战马的土地。各朝代若按照汉代骑兵力量培养的方法,也可以作为攻方战胜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
北宋正是因为石敬瑭割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河套平原又被西夏所占,彻底丧失了适宜繁育马匹的土地,训练骑兵也就无从说起。宋太祖得位不正,宋朝各代皇帝只好愈发重文抑武,文官掌兵必图贪,逐渐造成了冗兵多而无战力的后果。
少数民族力量的兴起也是靠部落的统一实现的。统一的少数民族力量才能掌握更大的草场,管理更多的人口,所以一旦草原民族的土地达到了蒙古的大小,就能训练出足够数量的骑兵和任何不重视发展骑兵的中原大一统王朝分庭抗礼。
至于少数民族灭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若不趁乱,也并不可能。主要原因是大一统王朝的实力不可轻视,此外骑兵有短板,不利于攻城。蒙灭南宋前,南宋只有不到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因中原土地已失,故不算大一统王朝),尽管如此,已经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攻打襄阳六年未果,要不是最终调用了攻城利器回回炮,也绝对灭不了南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华夏民族兴起于黄河,长江流域,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北方少数民族,兴起于漠北草原,属于典型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的特点是保守,内敛,崇尚权威。游牧文化的特点是开放,豪爽,崇尚武力。他们逐水草而居,视掠夺为天性,善于骑射,但缺乏制度,文化。
所以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不足时,就会向中原王朝学习。他们本来军力就比中原王朝强!又把经济呀,文化呀,制度等等中原精华学到了,这时候,说明他们已全面超越中原王朝了,当然就可以实现吊打了!
咱们中原王朝,没有强大的骑兵,又没有进改性文化与价值观,因此,只能修长城以自保。然而长城何曾真正起到过防御作用,所以往往被南下的游牧民族吊打了。
特别是两宋时期,最具代表性,两宋的科技,文化,商业,在中国历朝历代中,都是无与伦比的!经济总量可能占到全世界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然而却常常屈辱地签定求和条约,纳贡称臣!甚至出现像岳飞这样的能征善战的将军时,他们也会自毁长城,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所以说,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往往被动挨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原王朝刚建立时,军事很强大,例如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明朝的朱元璋,都是马背上的皇帝,哪个少数民族敢来骚扰就打谁,都是中原王朝衰弱的时候少数民族才有了空了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