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雍正王朝》李卫奉命赐死年羹尧,事后看一眼地上的棋盘!何意?
雍正,年羹尧,也是《雍正王朝》李卫奉命赐死年羹尧,事后看一眼地上的棋盘!何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李卫来时,他已知道自己的结局,但为时已晚。李卫看到这盘输棋时,心里明白:年羹尧的心态已有转变。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一切都晚了。
最后,暗示自己人生如棋。回看昔日的年羹尧,是那么的风光,是那么的辉煌。再看昔日的李卫,只是一个乞丐,事事处处谨慎,最终当上两江总督,回看他的一生,堪称传奇。年羹尧的妹妹是妃子,年羹尧为雍正立下很多战功,依然落下不好的结局。
精明的李卫想到这些,毕竟会想到自己今后的下场。如之前,李卫经历了高福的事情,邬思道也曾忠告过他。雍正府邸的奴才,只有李卫高官厚禄,得以善终。因此,李卫回头看一眼地上的棋盘,感觉自己现在挺好,不能向年羹尧学习,一切还得谨慎。
因此,年羹尧的一生,是李卫能够在官场上,继续走下去的教科书,也是雍正所暗示他的。李卫深知高官厚禄来之不易,想想过去以乞讨为生,甚是值得珍惜。看一眼地上的棋盘,让他懂得今后该如何做,如何用智慧保护一家老小。
【本文原创,请勿转载,侵权必究,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年羹尧戎马一生,打过不少胜仗,但在最后时刻下棋故意输给了一个小孩子,佛说:善恶都在一念之间。我想他当时念头要么是觉得过往自己太过好胜,以至于杀了不少无辜的人落得这样的下场,应该也明白了人总是想要赢的时候,就会输的很惨;要么就是年羹尧对雍正飞鸟尽,良弓藏的做法怀着怨恨,但是再怨恨也没用了,他已经输了。我想最后这棋局他应该两种念头都有吧。
李卫看一眼棋局,我觉得是电视剧刻意深化年羹尧对输了这场棋的心理变化。李卫的目光其实也是我们看年羹尧时的目光,对这位曾经驰骋西北的大将军王感到无限惋惜,但这一切似乎又是他注定应得的下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世事如棋,乾坤莫测,当初叱咤风云的年大将军,如今赐死的守成卫,这一切的根源都在年羹尧本人身上。这一盘棋,年羹尧输了,生活揭不开锅的年羹尧输给了孩童几个铜板,跌落谷底的年羹尧输给了那个时代整个人生。
孩童走后一首歌《牧童》
牛儿牛儿在坡上哟
田园绿野好风光
……
牛儿牛儿为谁忙
忙完春耕忙秋粮
风霜雨雪都不怕
摇着铃儿走四方
或许这就是年羹尧一生留给人们最后的思考和感动罢。年羹尧从雍正潜邸的一个小吏起步,背靠胤禛这棵大树,在官场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在战场杀伐果决,战功卓著。从平步青云,杀伐果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头来不过微末尘埃,往事过眼云烟。牛儿一生不知为谁忙碌,不如山坡上的牛儿,田园绿野,摇着铃儿,天地为家,四海为房。
多次重温《雍正王朝》这一段总让人缠绵悱恻,心生感慨。当年意气风发,被贬的时候他依然骄傲喊着“大丈夫处事,忧谗畏讥是死,轰轰烈烈也是死,我年羹尧什么都得到了,死也算值得了”,当面临真正的死亡的死后,堂堂七尺男儿,却倚墙痛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年羹尧真的坦然面对了吗。这让我不由想起读《史记》时最触动的一个片段那就是《李斯列传》。
李斯发奋时的“仓鼠之叹”,地方厕所的老鼠畏畏缩缩,见人就跑,粮仓里的老鼠光鲜亮丽,“肥头大耳”,“招摇过市”,见人大摇大摆。所以李斯说: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人所处的环境就和这个老鼠一样,底层的人受穷受累,贵族才能锦衣玉食享受生活。所以李斯发誓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仓鼠”,不做没有才能在底层的“厕鼠”。后来的事情我们都大致了解了,李斯辅佐秦始皇踏破六国,四海归一,开创大秦基业。但是二世上位,赵高大权独揽,李斯被陷害判腰斩夷三族,他赴刑场时对着孩儿说: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的场景和年羹尧倚墙而泣的场景何其相似。一代名相李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临死前想要和孩子牵着狗,在老家上蔡追兔子玩,过悠闲日子,可是那样的机会再也没有了啊。汲汲营营一生年羹尧追名逐利不愿服输,可以说战无不胜,最后却在墙脚与孩童下棋,不在追求胜利选择了失败。
“狗儿,把这个还给他”
年羹尧把当初雍正还在皇子时期,给他的佛珠丢回去的时候,他似乎一切都放下了。
李卫回看的那一眼,那是李卫对年羹尧一生的思考,对自己一生,接下来要走的路的思考,也是观众的观剧感受和接下来的人生思考。
李卫或许在为年羹尧感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年羹尧在一定程度上算李卫的救命恩人和伯乐。年羹尧屠了江夏镇专门给李卫他们带了礼物,李卫和翠儿偷情被绑,也是年羹尧出面将他们带出了雍亲王府,从此走上了仕途从潜邸奴才到七品县令如今是封疆大吏,当然了这其中很大部分有雍正的安排在。翠儿劝李卫上折子救人时,李卫呵斥她
妇人之见,要是其他人早死八百回了。
李卫对年羹尧看的清楚,他当初听了邬思道的话,不管官做多大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在雍亲王府,年羹尧显然是飘飘然了。估计在年羹尧的心里,他觉得雍正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了,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应当,雍正对他应心怀感激。但是年羹尧幡然醒悟的那一刻,地狱判官却已经在生死簿上将他的名字划了线。
李卫的回看,让我们从他的人生中看到了智慧。
光从发迹轨迹来看,年羹尧其实和李卫是一模一样,同样的潜邸奴才,同样的外放当官,同样的从小吏开始锻炼,到后来甚至都可以说万人之上,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威震慑一方,李卫的两江总督即使是两朝元老文臣领袖张廷玉都不敢随意指点。但是一个被赐死,一个却依旧且一直是“大红人”。
那就是李卫的为官之道,他总能在自己,雍正,雍正的政敌(不止是八爷党,还包括了反对新政的人)之间找到平衡,他能一直唯雍正马首是瞻。他在江苏推行“摊丁入亩”时候不仅能打压反对新政的旧吏还能在不得罪众官员的情况让他们心甘情愿去做事,最后还要悄悄上上折子把不配合的全换掉。年羹尧却不行,他甚至带头反对雍正新政,甚至杀死了推行“火耗归公”的諍臣孙嘉诚。所以跟着李卫混的新科榜眼尹继善学到了李卫的智慧,最后同样做到了总督的位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