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父母,家长如何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孩子出生开始,他就开始慢慢觉察周围的一切。父母的陪伴尤为重要。家庭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教育孩子很是关键。
从小正确的引导孩子,不对的事情及时纠正,不要因为事情小就忽略,否则孩子不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下次还会再犯。而当孩子经常做你再纠正,就不如第一次发现及时纠正效果明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超超,我来回答。
如何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水平的宽裕,父母教育的意识增强。现在很多父母都开始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费心报各种辅导班,目的想让孩子学到更多的技能。但是我们让孩子掌握各种技能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好家务,并让孩子觉得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孩子是家里的一员,当孩子参加了一些家务劳动后,对家的感情就不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常常不会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这个菜烧得不好吃,那个汤调得不鲜美,有时饭菜备得晚了还耍脾气呢。可是当孩子参加了家务劳动后,他们则会更多地谅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这个“家”不易。
第二、制订适当的家规
家规作为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常常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潜在的强大教育力量。制订明确、合理、可行的家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它可以约束、帮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是家规的内容之一。家规的条理应一清二楚,写得明明白白。如每天起床后必须自己叠好被子,清理房间,打扫卫生等,家规也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作改变。聪明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担当责任,履行职责,让他们在与困难的搏斗中日益成熟起来。
第三、及时进行鼓励
许多家长曾说,孩子刚会走路,就想拿着扫把扫地,就要洗菜,就要帮奶奶洗衣服。这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应正确引导,培养他的兴趣。对孩子做的家务活,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孩子,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比如你得知孩子洗了碗后,可称赞说:哇,这碗谁洗的呀,这么干净。孩子听了,比奖给他一块蛋糕还要甜得多。
第四、放手让孩子参加劳动
曾有调查表明孩子不参加劳动并非他们不愿意劳动,而是有些父母不愿让孩子参加劳动,连拖个地也以为孩子拖不干净,稍重一点的活就怕孩子累坏了身体,稍花些时间的活又以为会浪费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业,更不愿让孩子参与。许多父母在孩子求学期间包揽了所有家务,只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殊不知,从小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务的人要充实、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秘诀却在于:使孩子的身体锻炼、思想锻炼、能力锻炼互相调节。只有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孩子才会处在健康成长之中。
第五、家长学会引导孩子
当代的大部分学生,抗压能力较弱,面对各种困难不敢面对、不敢挑战,受到挫折后表现出不知所措,自律、自控意识显明不足,独立意识差、生存能力弱,很难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很难适应社会上的人际交往。如何改变学生的这些不良现象,让学生变得坚强,经得住摔打,抗得住压力,这其中,培养起良好的劳动观念就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六、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要教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每学一件,都要先由家长示范,尔后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子学会自己做。
一般说来,从二、三岁开始就可以慢慢教孩子学做自己的事情,五、六岁,孩子就可能做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子(尤其独生子女)能及早摆脱对大人的过分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第七、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例如,可让他们帮助提东西,拿肥皂、条帚、挎包、拖鞋、小板凳等;开饭时可让他们帮着搬凳子、摆碗、筷,饭后让他们帮收拾碗、筷;可让他们和家长一起打扫居室卫生,如扫地、擦桌椅、柜橱;可以让他们帮家长一起刮土豆皮、择菜、洗菜;还可以让他们到不远的超市去买调料、洗涤用品等。这些事情可以使孩子感到十分快乐,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帮助爸爸、妈妈干事情了。
第八、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劳动
带孩子或让孩子随集体参加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一条途径。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居民区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例如,参加春天的植树,夏天的灭蚊、蝇,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扫雪等;也可以带孩子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军烈属;让他们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发报纸、取牛奶、照顾小朋友等。
终上所述,每个人都有惰性,但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合理有效的约束。要从小让孩子有规则感,要明白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作为父母也是身体力行,做出榜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我有一些宋代和唐朝的铜钱,请问怎么出售,并不被人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