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社会人们道德教育是否该加强了?
道德,道德教育,社会现在社会人们道德教育是否该加强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在社会人们道德教育是否该加强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羊群已散,补牢何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现在社会人们道德教育不是该不该加强的问题,而是到了必须全面加强时候。
当今社会上存在的部分道德滑坡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主要表现有:社会公德缺失,例如,在景区文物上刻字、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因航班问题大闹机场、老人跌倒无人扶、黄赌毒、见死不救等一些道德失范现象令人发指。职场冷漠现象比较突出,如许多职场新人都在抱怨职场的冷漠,每个人都那么的无情,一旦你有困难,不但不给予帮助。还会对你落井下石一番。再有就是亲情的冷漠,如低头族现象使亲情表达变得冷漠,许多人整日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比如在同一房间中的两人也要通过手机的通讯软件来进行沟通。学生迷恋QQ,微博等。经常刷贴吧,并且一玩就难以收拾心情。忽视家人的关爱,又因为家人不追寻潮流而所认为的没有共同话题失去家庭间相互沟通。以至于面对父母,老人等失去了沟通的热情。亲人间沟通也越来越冷漠。以上种种现象说明道德教育到了必须加强的时候。
所谓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产生和形成的人际关系、利益分配、法律制度和思想行为等进行价值判断、价值追求、价值选择、价值实现的总和,是人们行为活动的规范或行为的准则。是社会衡量一个人行为对错、好坏、善恶、美丑、荣辱的价值标准,实际上界定着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道德,从道德精神,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到道德规范。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道德是一种理想信念,一种思想境界。为此搞好道德教育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积极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社会风尚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群体的道德风貌直接影响着个人的道德状况。自古中国就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道德情况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也是对环境影响个人的生动写照。由此可见,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对于提高个体道德水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努力推动个体道德的自我完善。要大力培养社会公正意识。维护公平正义,需要从公民个体的公正意识着手。个体的公正意识是社会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社会整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疾恶如仇、对不公正的事情义愤填膺的正义感,这个社会才有希望实现公正。如果每一个人对邪恶、不公正的事情都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出现道德冷漠。“一个国家中的每个个人抵抗不公正行为的力量与这个国家所出现的不公正行为的总量正好成反比”,人们越执着于公正,这个社会中道德冷漠的现象出现也就越少。
3、学习道德模范,贵在知行统一、重在身体力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生活质量已进入了飞速发展时代,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思想认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思想受约束少了,思想更加活越了,没有不敢想的事情多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好事,但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延续至今,靠的是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传承而实现的。由此,越是社会高度发展,科技快速进步,人们更加幸福的时刻,必须加强道德建设,而且这种道德,一定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德教育,比如,孝老爱亲,善仁善心,爱他人爱自己。做善事帮他人,爱国爱家,传家传业等等。只有不断地加强符合中国国情的道德教育,中国才能长盛不衰,才能永立世界之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的道德教育一直不曾缺失,而且再不断地被强化之中。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德育教育从娃娃就已抓起,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就是教书先育人。老师始终传承着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
多年来,中国各个层次的道德模范层出不穷,各级部门每年都要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宣扬。目标是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人人都要向模范人物学习。
现在的确有些人们存在着自私自利、没有道德情操、没有道德底线的现象。这些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和谐 的音符,还需要社会上有良知群体的耐心引导。国家在进步,一些人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别心急,请相信道德情操缺失的这节课会逐渐地补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农村股权固化还能开放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