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美国为什么总是针对华为?背后到底是什么秘密?
华为,美国,中国美国为什么总是针对华为?背后到底是什么秘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无数拉丁美洲人梦想成为美国人
当然,世界上有这么多“精致”元素,我们无话可说。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影响力并未涵盖。曾几何时,有许多“精细”元素。例如,当苏禄(现在的菲律宾)生活和死亡时,他的王国就献给了中国。现在这是一个合适的“菲律宾”和“精子”分子。 。
在国际社会,归根结底,它取决于力量。我们希望让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更加宽敞。抱怨不公平的待遇是没用的。让我们国家的建设用地更加现实和脚踏实地是国王。
华为被抵制,因为我们做得不够好
任正非很久以前就说“华为受到许多国家的抵制,因为我们做得不够好。”潜台词是华为不够强大。当华为足够强大时,其他人会自然拒绝,拒绝或拒绝。它对于到达国家和国家的个人和企业来说是如此之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美国针对华为,其实是美国针对中国的缩影。
这个问题,至少得分两个层次看:
战术层面,美国针对华为是石油-美元体系接近崩溃状态后,选择加强技术壁垒以维持美元的含金量。
战略层面,不止美国针对中国,中国要复兴,也必须抢美国的蛋糕。中美战略对抗无法避免
战术层面
我们都知道,信用货币是需要一定的实物支撑的。可以是稀缺自然资源,也可以是包含高度技术壁垒的产品。其实就是稀缺物资
之前美国在中东掌握绝对话语权时,石油就是美元的主要支撑。如今不行了,取代石油的自然资源也没找到,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技术壁垒。而芯片正是相当好的标的物。
战略层面
这方面说起来就话就长了,得慢慢道来:
战争(对抗)源于政治(某种程度等同文化),政治源于经济,而经济的基础是地缘。
我来从地缘角度分析一下世界,进而尝试以此解析中美对抗的根本原因(多图慎入):
地球是圆的,所以存在如何选取中心视角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的核心区域都在中原,而目前可谓海洋时代。考察中原的基本特征有:温度适宜,人口承载力高,加上海洋时代必须靠海。
查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以及人口分布可以看到,地球上与我们中原所处10摄氏度附近而且人多靠海的地方还有两处,西欧和纽约附近沿海(及东部湖区):
有意思的是,我们的西安在东经105度附近(109),而纽约在西经75度附近(74),几乎以地心相对。 西经165度差不多是太平洋中心附近,东经15度附近是柏林(东欧)
更有意思的是,加上南半球看:东经120度,中国与新澳;而西经60度,南北美;两者正好以地心相对。 西经150度差不多也是太平洋中心附近(可见太平洋之广阔),东经30度附近是苏伊士运河(勾连地中海、红海,成为内海中心,也是俄罗斯东界所在)
除去太平洋,正好构成三极。但这三极并不是在地球上平均分布:从赤道俯瞰地球,欧洲在中间,而中美分别在东西两极。
所以,由于制图关系,太平洋实际比我们看到的各种地图上显示的大的多:
东边在西经70度附近,西边在东经100度附近。仅论赤道一线的跨度,也半个地球。
若从赤道看地球仪上的太平洋一面,你将只在边缘看到陆地,满眼都会是海洋。
而之所以将南海划到太平洋系统,那是因为洋流:
因而以小亚细亚半岛为中心看世界,会更具战略价值:
而我们平常用的以东经150度(悉尼)为中心的地图,某种程度会妨碍们对世界的判断:
这种地图,给我们的感觉是,美国和欧洲都离我们好远,似乎我们几乎在中间,他们在两边。我们的合作可能比对抗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然而事实是,真正在地理大陆中央的是欧洲地区(包括北非西亚)。目前地图上的经度系统虽然是历史产物,但却几乎和三极(两超极)的战略划分很接近。
中央可称为大内海地区,苏伊士运河和小亚细亚半岛,分别是海上与陆上的枢纽:
大航海之所以发生在西欧,是因为那个时候,正是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2年)兴盛的阶段(1453年消灭拜占廷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起家之地,就是小亚细亚半岛。
事实上,欧洲作为为地理概念还可以,但作为战略概念,则没有多少意义。作为非洲的分割边界,地中海和红海都是内海,分割作用还不如沙漠与高山。
所以,目前所谓的亚欧非大陆, 从战略角度而言,或者将上述大内海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更合适。而且,中东、北非出问题,受影响的主要也是目前所谓的欧洲。
而这个大内海地区很特别,虽是内海遍布,但却又基本保留着陆路连接。于是,虽然现在是海洋时代,但我们还是可以从陆路跟欧洲甚至北非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
特别是里海,虽然生态系统都跟海洋相似,但现在却是个湖,学术名叫“海迹湖”。换句话说,里海没有对外的水路联系,也就是说,海权势力止步于黑海。
于是里海南部的伊朗高原(伊朗与阿富汗),就成了海权(美国)和陆权(俄罗斯)争夺的焦点(虽然石油也是部分原因):
再来看看我们周边:
青藏高原所在的东经80度-100度南北一线:
该地区虽然和大西洋一般具有很强的分隔作用,但是终究还是陆地。于是,青藏高原、伊朗高原、里海的存在,使得我们和大内海地区实现了纯陆权的联系(海权势力无法干扰)。
于是欧亚陆桥的提出,就是对海权(美国)的强力挑战(除非我们放弃陆桥):
第二陆桥在红线虚线处转入第三陆桥到欧洲的话,大致和古代丝路重合了:
而第二陆桥,使得我们可以完全不受海权势力直接干扰的跟欧洲联系。这种地缘条件,使得我们即使海权弱小,也具备某种程度侵占海权强国在欧洲(大内海区)利益的可能。
以上是第一个无法避免的冲突。其二:
我们中原的东南面是大海,这里有人们熟知的天然海防的第一岛链:
然而,这里至今我们仍然没能染指,其中海权势力(美国)的压制很明显。所以,即使不当海权强国,也得保证基本海防。在这个前提下,第一岛链是必争之地。而美国太霸道。
这是第二点无法避免的冲突。
而从第二陆桥的节点乌鲁木齐出发,西南穿越喜马拉雅山西端的河谷,我们就进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南面,就是阿拉伯海:
这个线路构成中巴经济走廊:
这个就是第二陆桥的另一个意义。即使海权不太强。我们也能借助陆路直达大内海区东南面的阿拉伯海,如此以最短的海路进入大内海区(红海),甚至东非:
上一篇:做鱼补气血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