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茱萸,兄弟,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他乡作客,感到无比的凄凉,每到佳节时刻,更加想念远方的亲人。在这九月九重阳节里想到兄弟们登上好处,头上和身上插满茱萸时只少我一人。【注释】
(1)、山东:当时王维的家迁到蒲州,在华山以东,故称山东,并不是现在的山东省。
(2)、茱萸:一种有浓香的植物。古代风俗,重阳节佩戴茱萸囊以驱邪避秽。
(3)、异乡:他乡、外乡。
(4)、异客:他乡的客人。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他少年时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前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自己在节日期间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运用了"直接法"的艺术表现手法,直点主题,开篇便出现警句。后两句推想兄弟们重阳登高也在思念他,通过这样的推想,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之情。全诗构思精巧,曲折有致,内容含蓄深沉,情感真挚深厚。"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表达了人们在节日时分思亲的普遍心里。
【拓展】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九九相重也有想和亲人重逢之意。
【拍摄】
首先拍秋天的景色,然后拍摄人们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的景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也是唐诗中的名篇。诗人以平实简练的笔法,描述了客旅他乡的寂寞以及对故乡思念。
中国人对故乡的感情,是持久而浓烈的,从古至今的诗词文章,以思乡为主题的,不可胜数。作为其中的翘楚,本诗的过人之处,不在于先声夺人的气势,而在于把浓烈的乡愁,化作一瓯微苦的清茶,让人在不经意间,品味它悠远的回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01
写作背景:少年天才的老成之作
据考证,题目中的“山”是指华山。诗人此时正在外谋求功名,高远的山峦阻了回眸的望眼,但止不住浓重的思念。
写本诗时,王维只有十七岁,但在诗歌的技法上,已臻炉火纯青。全篇没有一个华丽的词汇,但风格的清新隽永,语言的洗练平实,也昭示着当时的诗歌写作已尽脱晋宋以来晦涩艰深的弊病,汲取了“永明体”的爽利之风,并且,向一个更为高远的巅峰阔步而前。
它又恰好出自一位十七岁的少年之口,其奔涌澎湃之状,不可遏抑。
文艺的勃兴,往往基于时代的兴盛和繁荣。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其国力之强盛,经济之发达,冠绝世界,这些也早就了一个个气度雍容,视角宏大的诗人,用如椽之笔,驰骋文坛。
同时,事物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当前环境的提振固然重要,而前期的积累蕴蓄,同样不可或缺。
中国诗歌,自《诗经》楚辞而出手不凡,到汉魏六朝的积淀蕴蓄,此时已有了一飞冲天之势,从历史的角度,诗的再度兴盛,是其必然;但恰好喷薄爆发在伟大的唐朝,是其偶然。王维这一代诗人,躬逢其会,赶上了诗家盛世,虽然本诗的整体词章句法,尚有前人风格的影响,不过正如梁启超所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后世作品的飞扬宏大,其实早隐藏在这平易的语言之中。
02
整体解读:平中见奇的上帝视角
就整体布局而言,本诗的前两句写“自我”,后两句写“他人”。自我的部分是实写,诗人真正的所思所感;他人的部分则是虚写,为诗人的想象。
诗人身在他乡,客旅孤独,在那个时代,无论是整体政局的掌控者,还是如王维一般怀着建功立业抱负的知识分子,都有一腔豪情壮志。长安正是其中大多数人追逐梦想的地方,我相信,年轻的王维虽然独在异乡,但他的思乡之苦与立业之志是并存的,便如同当下在外漂泊打拼的青年,物质生活虽苦,但也是换取未来幸福的筹码。故此,对故乡的思念,一般并不十分强烈,偶有所感,也会很快地被干事业的壮志所压低。
但故乡与亲人,是每个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平时静默在奋斗与拼搏的豪迈之中,遇到的特定的催化,便如潮水一般涌向心头。这个催化,就王维来说,是佳节。
节是历法上的标记点或气候上的转折点,所以,它必然会有一种阶段总结或暂时停顿的提示功能。表现出来,就是或虔诚祷祝、或履行仪式,构筑起人与冥冥之中的主宰以及浩渺无穷的自然的某种连接。当彼之时,纷飞异想,万千忧乐,会自然而然的生发。由此,每逢佳节,愁思加倍,是心情的正常反应,也让诗句的承接流动顺畅。
作为连接前半首诗与后半首诗的纽带,“遥知”二字,在前两句相对普通的基础上,把全诗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金圣叹说这种写法为“倩女离魂,极有远致”,可谓的评。诗人把对家乡的思念,转到山东兄弟身上,但却出乎意料地不写自己的思念,而是以“上帝视角”,俯瞰他们在重阳节登上高山,把茱萸插遍,同时也满怀思念地牵挂着自己这个远在异乡的亲人。这种“避实就虚”的写作,岂止兵法可用?在文法上用来,也有平中见奇的神效。正如《诗境浅说续编》的评价:
杜少陵诗“忆弟看云白日眠”、白乐天诗“一夜乡心五处同”、皆寄怀群季之作,此诗尤万口流传。诗到真切动人处,一字不可移易也。
03
一字不易:洗尽铅华的返璞归真
古人描述顶级的文学作品为:大匠运斤无斧凿痕。而本诗确实当得起这个评价,诗人用最简单的字的组合,表达了最深沉复杂的情感。
一独两异的集中使用,让孤独的情致更加深刻。
本诗的第一句,诗人便集中地排出了“一独两异”这个超级孤独阵容,从两个角度渲染了自己的寂寞境遇。“独”是独自一人,没有朋友亲人相伴,形单影只,形影相吊;“异”则指自己的习惯与居处的风俗之差别。
秦晋两省,相隔虽不太远,但古语有“隔河不下雨,十里不通风”之说,在农业社会,人员流动较为滞涩,一个人拼搏在孤独的异乡,其间况味,非经历不知难。
上一篇:把生化危机的T病毒能到漫威世界会怎么样丧尸还能不能占领全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