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此话有道理吗?
茶叶,三日,的人“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此话有道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此话有道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这句话是藏蒙谚语,意思是说,一天不喝茶就会胃胀不消化,三天不喝茶就会生病。谚语一般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经验总结的口头流传,要考察这句藏蒙谚语有没有道理,就需要考查这句话产生的背景。
藏蒙都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以牧养马牛羊为生,这跟传统以农耕为生的汉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很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饮食习惯的差异,传统汉民族的饮食以蔬菜为主,辅以肉食,而藏蒙族以肉食为主(牛羊肉),由于没有可供食用的蔬菜,身体就会因缺乏维生素的来源,而引起各种病症。同时因饮食以肉食为主,会引起一系列消化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藏蒙民族通过大量的饮茶去解决维生素来源和肠胃消化负担过重的问题。
那么茶为什么能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从茶的成分入手看,茶叶中的干物质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有机物主要是各种微凉矿物质成分,有机物主要包括,茶多酚,脂类,有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维生素等成分。对蒙藏族而言,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主要是通过茶叶来摄取的。同时茶叶还具有生物碱和茶多酚等成分,这些物质具有良好的去油促消化的功用,能帮助促进肉类物质分解,减轻肠胃负担。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而茶叶烘干后易于保存的特性极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导致了茶叶能够很好的融入藏蒙民族的生活。
藏蒙民族都是大量饮茶的民族,蒙古族饮茶是将茶与奶结合制作奶茶,或者是喝红茶,藏族将茶制作成酥油茶。蒙古族几乎是以茶代饭,三茶一饭,藏族人离不开酥油茶,蒙古族人均用茶量为8-15公斤,而藏族人2017年茶叶用量是15公斤,是世界上用茶量最高的几个民族,据统计2013年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是1.3kg,藏蒙两族人的茶叶消耗量远高于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茶叶对于藏蒙两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唐朝开始中原民族与藏族在川藏,滇藏地区进行茶马互市,在明朝朱元璋时期,茶叶甚至上升到国家政治战略层面,还因而指定了以茶制戎的策略,茶叶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此,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结合藏蒙族的生活特性和饮食方式,这样的说法是非常合理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头条邀请,茶从神农藏百草到现在的茶余饭后生活必备经历了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品饮价值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宋代饮茶之风盛行到现在饮茶成也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茶是日常生活中必备品,尤其是在江南地区,由于是茶叶的种植区,所以茶在家庭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食品!对于长期喝茶的人来说,茶就如同我们做饭的佐料,如一日不饮如同食不知味的感觉!我是汲老,带你品好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茶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只因饮用清爽而为民众喜欢,常识中忽略了它的药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这句民谚流行很广,尤其在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流传更广。体现了千百年来老百姓对茶的功效的认识,是老百姓对朴素的生活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道理。
一日不喝茶就饭不香胃不宁,三日无茶则近乎病体怏怏,说明了茶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思和自身优良的保健功能。特别在古代的西藏新疆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其高山峻岭或严寒或酷热的气候条件,造成了饮食习惯和内地殊多不同。
古代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肉食较多,而蔬菜较少,食肉多消化不良的毛病随之也容易出现 ,茶是很好的调节饮食和胃消滞的饮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助消积去腻,每天喝茶一身轻松。
云南的普洱茶发展出了茶马古道的运输贸易方式,而在我的故乡广西梧州地处岭南,古代瘴气弥漫,气候潮湿炎热,也发展出了同为黑茶的六堡茶。这是古代劳动人民作为凉茶喝的饮品,能很好去除劳动后的疲乏劳累,既能解渴也能调理肠胃,所以被我们当地人当作日常饮品天天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茶是我国的国饮,老百姓爱茶之风,自唐宋以降就非常盛行。宋人说不可一日无茶,而“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这句话,其实意思也差不多。当然,这句话里有更深层的含义,因为不仅是爱茶,而更是将茶叶的一些功效给凸显出来了。
要知道,在古代的青海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其饮食习惯和中原地区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在过去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基本上以肉制品为主,蔬菜特别少。
上一篇:信用卡每月最低还款会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