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学习,催还是不催?怎么催?
孩子,自己的,家长孩子学习,催还是不催?怎么催?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要上头条# #育儿经# 你好,我是梦雅,很开心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孩子学习,催还是不催?我认为: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可以带来快乐,家长就不用催啦!
我们可以想想,我们之所以去做一件事,一般有两个原因:(1)那是自己的事(2)可以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这就是人性之本!那么对于孩子学习这件事也是一样。
1⃣️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课题分离。也就是说:父母首先需要课题分离——学习是孩子要面对的课题,是孩子自己的事。只有父母清楚了这一点才会把学习还给孩子,才会让孩子自己主导学习的事情,而不是一直给孩子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包办一切。
2⃣️让孩子看到通过学习带来的对自己的益处。也就是当孩子获得了某项成绩和奖项时,及时引导孩子关注自己是因为通过了怎样的努力,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习了什么技能才有了现在的好结果。让孩子在学习里尝到甜头,这比物质奖励更为重要。
好啦,总结一下就是:家长做到课题分离,把学习还给孩子;通过鼓励,引导孩子关注自己是通过努力学习的过程获得了当下的成绩,以此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在学习中有好感觉,如此就不用家长再去催催催啦!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我是梦雅,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分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检查。不要在孩子做作业时守在一边,随时不会的随时问,随时解答,看似帮助孩子,其实是很不好的做法,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
二、让孩子主动提出问题,然后释疑。只有知道自己不懂什么,才会动脑去思索,去记忆。让其主动提问题,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学习方法,给予引导。让孩子针对每门功课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在思索方法的过程中,他在自己心理上会引起对学习的重视。然后家长再说出自己的方法,两者做一有机结合,一定非常有效。
四、让孩子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方法,让其自己随时发表看法,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孩子成为有胸有城府的人。
五、肚子里有谱,才会打出锣鼓,孩子懂得了怎样去学,如何去学,便会事半功倍,学习更是一层楼。
温馨提示:不要给孩子过分的学习干涉
不要施加太大的压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面对学习的问题,好多家长真的是头疼。你比如已经很晚了,他还晃悠悠的 ,作业还没完成,作为家长肯定要催了,很多人会说,写不好不管他,让他自己和老师去交代。当然可行,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他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只要还有时间做,允许他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尤其大孩子,真的老催也嫌烦。作为家长只能不断的改变策略去让他学习,没有固定的模板抄,每个娃不一样。催不催,看具体情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教育的定义是什么。但是不同的人对于这个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一些教育学者以及学生曾分享过他们的一些看法,这里可以参考一下:
“教育是我们抵御煽动者、假新闻的唯一防御措施,逐渐将我们推向反乌托邦的现实”
“教育为我们提供必要的知识来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并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帮助我们拓宽视野。”
“教育是一个过程,其目的是发展个人自主权。它通过发展能力、知识、对世界的理解来实现这一点,帮助你独立行动,让你区分好主意和坏主意,给你一个空间来争论或玩弄想法。”
“教育在现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观层面,有学者认为,个体的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是对自身追求的理解、欣赏和实现,对个体具有内在价值。在宏观层面,教育在社区、文化、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就是生命——你从出生开始,直到你死,它才真正停止。这就是你如何使用你学到的一切,塑造你和你的道路,并决定你一路上想要的生活。”
可以看出,大家无不承认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大家的想法中窥见出:教育是为个人以及社会发展以及拓展发展道路而服务的。所以可以说好的教育应该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而学习只是受教育的一种形式,而学知识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学习能力中也包含了学知识的能力。
实际上, 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教育的形式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出国留学接受国际教育。
这里就中国教育和西式的代表-英国教育进行一个对比分析:
中国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而英国是西方教育的典型代表,拥有较为先进的教育体系。
由于学校教育的目的都是育人,英国和中国的教育有一些相似之处。
1. 在英国和中国,学校教育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
2.重视学生教育理念的培养。
3.在教师培训中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和继续教育。
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实力不同,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不同,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上。
1.思维不同:中国重视知识教育,英国重视能力教育。
上一篇:养苔藓的花盆要封底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