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史学家把客家人归为马来人的原因是什么?
客家人,客家,中原史学家把客家人归为马来人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客家人,我来作答。
首先,如题,把客家人归为马来人是很好笑的!是因为广东人的长相像拿来人吗?第二,副标题把百越土著人跟客家人联系起来也很好笑!
要了解客家人,先要了解广东的历史。
所谓先到为主,后到为客,其实珠三角地区的广府人(说粤语的)比客家人更到达肥沃富饶的珠三角平原定居,据史学家的考究,现在粤语的六声九调,是以唐朝时期的粤语结合秦国南侵百越的时候留下来的当地口音发展而来,故唐朝的很多古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用普通话读并不押韵,但用粤语读会很押韵。而客家人大多是唐末以及宋末从中原移居至广东的,这时候珠三角已经被广府人“占领”,所以客家人大多在广东较为偏僻的梅州,河源,韶关等地居住。客家人都是经过长期的迁移,经过广东南雄的珠玑巷,再向广东其他地方慢慢迁移,故客家人有一个区别于广府人的习俗,客家人的亲人过世,会随便找个地方埋葬,若干年后再把亲人的骨头(他们称为“金”)重新拣起来,再找地方安葬,这是因为客家人在漫长的南迁之路,不知道哪里是终点,所以要把已故亲人们的骨头带走重新安葬!可见客家人南迁之路是何等艰辛! 其次就是客家人每年的二月初二,四月初二,七月初二,十月廿二都有一个“做社”的习俗,也就是祭奠土地神的活动,而此习俗,唐宋时期就有之,唐朝的杜甫,王驾就写了《社日》的古诗,陆游的《游山西村》,也是描写村民们过社日的情景。可见客家人有深深的中华文化烙印。
这点,从小编的族谱可以看到,最早的祖先是周文王的敕封之地,在甘肃武威,故我们的祠堂大堂有副对联,一边是以“武”开头,一边是以“威”开头(对联很长,记不住了)。几百年之后,我们的祖先搬到了中原河南一带,故我们的祠堂门口有一副对联:银河世泽远,汝水源流长。汝水,在河南境内。
经千年的迁移,搬到福建古田(即古田会议所在地),明末清初迁至现居地。
所以,题目说是史学家把客家人归为马来人,把那个史学家拖出来,咱俩论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客家人,当然是南迁的汉族,否则叫什么客家人呢?
是砖家吧。
自秦始皇拓展南越开始,有西晋永嘉、安史之乱、靖康、清初、太平天国时期5次大规模南渡,从而形成客家人群体。
客,当然是相对于原来的居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客家人的发源地在赣南、闽西和粤东三省交界地区。据赣州志记载,汉代以來赣州十八县“皆畬人”。现在,赣南各县记有畲字的小地名,如畲田,畲坡,畲江,畲村等不计其数,估计数万以上。清代及当代客家人先入为主,如罗香林依族谱中原说入手附会五次大移民说,却忽视了客家身上的奇异蛮俗---妇女天足高髻凉帽,趁圩为市,客家人夜嫁夜娶,类似瑶僮,官家不承认汉种等受压迫歧视历史!畲客苦难历史造成归善向化而失去古闽、越母语,才造成很客家人无法从语言角度去破解身世,而壮人两千多年来不肯为秦虏,豪言壮语至今,研究起来就比畲客、汉人更容易!
早在清朝前闽赣粤边山区县的县志已记载客家的来历:“畲客者,即传记所称猺人是也,乃盘瓠之后,楚粤为盛。闽中唐宋以前亦在在有之。然多在深山穷谷中,又迁徙无常,故土人称之曰‘客’,而彼称土人为其“河老”,为其自河南光州来,畏之也。凡三团左右有曰“畲客营”者,有曰“客仔寮”者,有曰“番仔寮”者,皆其旧址也。”畲族人自称“山哈”,在畲客语中,“客”“哈”同音,“哈”即客人,“山哈”是指山里的客人。因此,客家人从山区来到沿海平原所以也被称之为“客”,意即来自山里的山哈,此为“客家”得名来源之一。汉族多住平原,客家和畲、瑶等少数民族则喜居深山,畲客瑶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文化风俗均与中原差异巨大,实际上,客家便是山区的土著居民,在古代,这些没有迁入地户籍的山区农民被偏“客籍”,“客籍”是挂靠户籍的意思,类似于之前的暂住证制度,“客籍人”就是需要办理暂住证的外来务工者,而当年外迁的客家人是需要挂靠当地人的户籍后才能做劳力谋生,这里的“客”就是没户口者。此为“客家”得名的第二个来源。“家”是族群的意思,如瑶家、土家等等。“客家”是他称,畲瑶民族来到粤中被称为“客家”的意思是:一个自称为山客(哈),以客籍身份来粤中垦荒的族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搞笑的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