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游记中真假孙悟空事件过了的时候孙悟空的性格怎么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悟空,如来,猕猴西游记中真假孙悟空事件过了的时候孙悟空的性格怎么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孙悟空也在反思,怕当了弃子,六耳猕猴的存在也可以替代他取西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孙悟空性格未变,一直是勇往直前,敢于争锋。而是唐僧性格有所转变,事实教育了唐三藏,无数次的教训,证明孙悟空是正确的,离开孙大圣寸步难行,到不了西天,取不回真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人都说“真假美猴王”,被打死的是真的孙悟空,然后六耳猕猴冒充孙悟空去取的经,我觉得就是无稽之谈。
电视剧里如来佛祖是这样说的:“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这是电视剧里的台词。如来佛祖是佛界大佬,显然不会说假话,他说有六耳猕猴的存在,导致很多人都认为孙悟空性情大变的原因,是佛祖安排好的让六耳猕猴假扮的,真的孙悟空被六耳猕猴打死了。但是佛祖真的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先压了孙悟空五百年,再派他去取经,然后就因为孙悟空顽劣不服管教就中途换人了吗?
那么电视剧和原著里写的一样吗?
原著第58回的标题是这样写的: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为什么说的是二心一体呢?一体很好理解,就是一具身体,而二心就是孙悟空的两个不同的心理,分为一善一恶。真假猴王,其实都是孙悟空,一个是本心,另外一他的心魔,孙悟空把自己的心魔打死了,现在的孙悟空只剩下了善念,从那以后孙悟空也就没有再做过什么忤逆佛法的事情,尊师重道,一心保唐僧取经了。这也符合原著里历经万般劫难,修身养性终成佛的理念。
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假孙悟空符过真身,留下阴魂令孙悟空魂不守舍,处于空灵状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听过网上有评论分析,说真假美猴王事件之后,去取经的其实是假孙悟空。有兴趣眯可以去网上搜一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觉得真悟空已经死的有一观点说“六耳猕猴很有可能是如来安排的一个托儿,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是个叛逆者,而如来是西天的最高统治者,哪个统治者会允许一个叛逆者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再加上,大家都知道的,孙悟空一向不敬重如来。所以如来会想方设法消灭孙悟空。当然不能明白着把孙悟空直接杀了,所以才出现一个一模一样的悟空,杀孙悟空于无形。而这个也是有证据的”以上是他们所认为观点既然说真悟空被打死了剩下的是听话的六耳那么请看原文的一段话:“如来道:‘你快去唐僧来此求经罢。“大圣叩头谢道:‘上告如来得知,那师傅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却又不劳一番神思!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这便可以完全推到你所说的换一个听话的假说,若六耳猕猴真的是如来的一个听话的托,你觉得他会这样逆反吗何况说真悟空已死的人还说什么“大家发现没,在真假美猴王事出之前,孙悟空并不完全都听唐僧的话,甚至有时候,还闹个小矛盾,导致唐僧只好念紧箍咒,典型的一个叛逆者形象。可自从真假美猴王事出之后,孙悟空从此保护唐僧安安分分。而以此事可以看出,孙悟空前后可判若两人。不排除,孙悟空已被如来利用六耳猕猴一战中,安安静静、无人知晓的收服了。”如此看来,只要是真的看过原著的人,那个假设所说的无一有着破绽第二点,就是很多人都会质疑的知前后万物皆明,那么还是看看原著里面所说的: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听,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看到这里可以明白所谓六耳猕猴因为有六个耳朵善聆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个知前后,未必是知晓未来过去,联系古文上下文可知,知前后乃是知晓一件事情的前后来龙去脉,因为它善听。我找过了古白话文的西游记和查了一下文言文的用法,可以知道未提及六耳猕猴能够通晓未来。因此这个假设也可以破解第三说根据封神演义可以得知菩提与如来之间的一些矛盾,但是让我们来看看两部名著的作者出生年月和逝世时间对比:吴承恩(1504-——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明隆庆元年(1567年)任蕲州荆王府经善(掌讲授之事,相当现在秘书一职)。任职期间,吴承恩长期到蕲州民间采风,广泛搜集素材,从而著就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许仲琳(约1567—1620),亦作陈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活动于于隆庆、万历年间。生平事迹不详。吴承恩开始写书的时候许仲琳才刚出生,所以,应该是《西游记》更早。即使可能有人觉得两者或许互补但西游记并未提及过他们二者恩怨可知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也可以知道六耳猕猴代替真悟空这种说法的荒谬第四我再用原文里的一段话来辅助我推翻这个观点,那就是“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急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 由此可见,那个猕猴被发现的时候着急要逃,可是根据你的假设,如果发现的是真悟空如来有意要杀他,他为什么要逃?如来只是科普了一下六耳猕猴,他就如此害怕,如果悟空不是六耳猕猴他何必要在科普的时候急忙逃跑?后来逃跑的那个悟空被钵照住可知,被杀死的明明是六耳猕猴。第五,假设说“而当“六耳猕猴”被打死之后,一向慈悲为怀的如来却没一点怪罪之意,只是合并双手,道了句:“善哉,善哉!”大家都知道,以如来的本领,当“孙悟空”想要一棒子打死“六耳猕猴”的话,如来想要出手相救,是何等的容易,可见,如来本意就是想让他死。”那么我再用原文的话推翻你的理论“孙大圣忍不住,抡起铁棒,劈头一下子打死,至今绝这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怜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一律问他个的财神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由此可以见到,孙悟空是在一下子之间就马上打死了,所以不排除如来来不及相救的可能性而后原文有一句“至今绝这一种”可知悟空打死六耳猕猴后就至今绝这一种了由此即可推翻所说的如来想让他死的假设第六,说“其次,可以证明“谛听”不是真正的怕二猴大闹地府的原因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个法力很强的人,当然,不是阎罗,阎罗和这人比,是天壤之别,这人就是“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何许人啊,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与观音、文殊、普贤齐名,可见此人厉害。既然有这么厉害的佛门中人在此,难道“谛听”还担心这两泼猴会闹了地府不成?”那还是根据原文看“对地藏道:怪名虽有,但不可当面说破,又不能助离擒他。”地藏道:“当面说出便怎么?”谛听道:“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骚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又问:“何为不能助力擒拿?”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不能擒拿。”地藏道:“似这般怎生祛除?”谛听言:“佛法无边。”由此可见,如果地藏真的有能力镇压得住就不会问地藏道:“似这般怎生祛除?”而且之前有关于孙悟空大闹阴曹地府的事情,如果地藏真的能够完全降得住为何孙悟空得以大闹阴曹地府?引用了原文那么多话,那么这些假设完全可以的到推翻,最后我要科普一下,伏笔是什么“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如果那个真的是一个伏笔,那么就会是一个很没用的伏笔,因为它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后文也没有在关于六耳猕猴的话了也并没有推动后面与六耳猕猴有关的情节,所以它并不是一个伏笔,伏笔是你在这里掉了一只笔,后来因为这支笔掉了发生什么事,这是有联系的,可是如果它是一个伏笔,但根据后文并没有什么可以和它联系。第七孙悟空有火眼金睛在这回以后也有,这个是偶然得到的,绝对不是如来可以随便赠送的,即使再法力无边,没有经验和历练也没有办法得到火眼金睛第八,就算你相信是二心论因为悟空的什么的然后就出现了和他一模一样的善和恶什么的都比这种说什么真悟空被假悟空打死了更可信因为第五十八回的标题是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所谓“二心”看一段话便知道:“看那两个行者,飞云奔雾,打上西天。有诗为证。诗曰: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原文里有:概众稽首皈依。流通诵读之际,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而且原文里作者有一个对一章的总结如下:“正是——中道分离乱五行,降妖聚会合元明。神归心舍禅方定,六识祛降丹自成。”综上所述,六耳猕猴是谁?有可能是象征着孙悟空的二心。因此孙悟空“神归心舍”。说死的是孙悟空的人,真是呵呵,简直就是荒谬和误导后人最后有人说名著要很深的解读,但是我想起我看到一个文学家说的话,他说他的作品被引用到试卷上,可是解题答案却和他所想的根本不一样,其实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因此我觉得因为我毕竟不是作者,所以我也不能知道作者的思想,但是我很确定,这个故事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是一个全球有名的正义角色,我想如果这个阴谋论影响到了你们的心,如果以后或是未来人人心目中的孙悟空都变成了:“切孙悟空早就被打死了现在代替的是六耳猕猴。”的这种想法,那么简直就是很可怕的,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看一下名著,看了的人完全可以知道这种说法是如此的荒谬不要让这种说法破坏了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角色..。最后,每个人都有可以不赞成的权利,但是既然你不赞成了,就要反驳我的观点,既然反驳不出来的,那又怎么算是不赞成?
上一篇:你一周喝酒的频率有多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