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卧龙凤雏第一便可安天下,为何刘备没有得到天下?
刘备,卧龙,凤雏卧龙凤雏第一便可安天下,为何刘备没有得到天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谓“孝直”,即为法正。214年,法正投降刘备。在此后短短数年,法正就立下了诸多大功,一点都不比诸葛亮差。然而,可惜的是,220年法正去世,享年45岁。
所谓“子初”,即为刘巴!可以说,刘巴可能是三国最有才的谋士了,简直是计算如神。诸葛亮评价是:“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200年,法正去世,刘巴接任尚书令。此后,无论是治国方略,还是刘备称帝的各种祷文、诏诰、文书,都少不了刘巴。222年,刘巴逝世。故此,一个才能与之伯仲,两个才能高于诸葛亮的奇才,均已逝去!
以诸葛亮一己之力,难以辅佐刘备匡扶汉室,谋得天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是刘备有时会意气用事,不听诸葛亮之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语道破的话,可以说是刘备自己的心性导致了即使坐拥两位当世大贤却仍没有得天下……
刘备本人的颠沛流离,直到50岁也竟没有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直到卧龙先生的出现,使得他有了军师才有了智囊规划,如果这一切颠沛流离都算是他的命运不公,那么得到诸葛亮后却是因为他的心性影响了功业的进程。
重要的战略要地荆州,无论孙权还是曹操都绞尽脑汁的争夺,而刘备最具优势,刘表托付给他的时候,他却始终婉拒不肯,诸葛亮苦心的第一步谋划因为他的过度谦卑和所谓的仁德葬送了……也因此只能几番绕远的再次争取
其次,说一下凤雏,夺取益州的时候身边是凤雏献策,该决断最优方案的时候又是他的优柔寡断和所谓的仁德之心,上中下三策犹豫不决的选了中策……后面凤雏的中箭身亡难道与他没有关系么?
荆州的错失,包括后面关羽大意失荆州而身首异处,张飞因此恼怒发狂被部下杀害,两位兄弟相继离去的痛楚让刘备顿时无法理智继续大业,这一连串的下坡路都开始明显起来。
仁德谦恭固然可贵,但是在那种大争之世,在自己没有实力和优势的情况下,是否显得帮倒忙呢?坐拥世上最优的两大贤才军师的辅佐,坐拥五虎上将各个万人不敌忠勇盖世,却还是没有安得天下,试想,如果是曹操得了卧龙与凤雏,结局会怎样呢?
曹操一样爱才,一样有文武全才,一样有大抱负,却比刘备多了杀伐决断,会为了大局而舍弃眼前的不忍,刘备恰巧相反,为了眼前的不忍而造就了未来大局的艰辛,致使诸葛亮此后五出岐山辛苦北伐至死都大业未竟……究竟是没有实现口口声声的抱负,是否一生只得了个仁德的虚名呢……
也许正是因此,大争之世的时代背景下,不甚在乎虚名的枭雄往往会成为胜利者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刘备二者皆得却没有得天下,是这句话错了吗?
其实我们可以分开来看,首先这句话是对诸葛亮和庞统才能得肯定,他们两都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名声很大,这里突出的就是这两个人的名气。
其次,在乱世谋天下看的可不只是其中一两个能人,形式复杂多变,多层原因的综合才有可能夺得天下。原因如下:
第一,刘备起步太晚。
熟悉三国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在前期诸侯并起的时代里刘备只是一个落魄皇族后代,身边只有结义的三兄弟,兵马少得可怜。直到黄巾起义才带着从属和其他人分一杯羹,这时候虽然他有大志,却无人跟随。
不像位列三公的袁家两兄弟这样的豪门氏族,也没有曹操的官宦世家积累的人脉,还没有董卓死心塌地的西凉骑兵和猛将。刘备白手起家,几乎没有家族的支持推动,在这点上完全比不上曹操和孙权,可以说输在了起跑线上。
第二,同时代的名士太多,诸葛亮和庞统能够抓住机会建立蜀汉根基已经很厉害了。
同时代的名士真的很多,光说曹操方面的戏志才、荀彧、司马懿等人都是当时顶尖人物,加上曹操本身的积累,甩开刘备一截。而孙权有周瑜、鲁肃、二张等人,无论是在军事还是内政上都游刃有余。所以说在前期除了刘备,都有着核心的班底,做出的成效自然比刘备大。
第三,地理位置和城池占据远不如曹魏和孙吴。
曹操在建立自己的核心班底后就开始以北方为根据地,逐步把北方郡掌握在手中,北方一直都是历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而孙权以江东为根据地,统一了江东势力,依水而建的城池保障守城优势,而江河成了训练水军的独特条件,是守卫的主力。
反观刘备,从图谋益州开始,才以巴蜀为根据地扩展地盘,虽然巴蜀平原也算富庶,还是不及被孙曹占领的地盘。
本来蜀汉就是最弱小的,凤雏先生还死了,只有诸葛亮扛起了大旗。
刘备本来就起步比其他人晚,无论是将士还是谋士都输在了起跑线;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经济等也因地盘小而逊于其他二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安天下并不代表成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