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六岁多的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办?效率低,看着心疼?
孩子,时间,家长六岁多的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办?效率低,看着心疼?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六岁多的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办?效率低,看着心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家长,包括我,都很希望教育好孩子,望子成龙,可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离父母的愿望渐行渐远,到了初二,终至彻底背离了父母的期望。人们习惯性的称这种行为是孩子的叛逆,其实,不是叛逆,而是父母教育的失败。原因就是父母在孩子教育上一直处于矛盾中导致的。
三岁以前,孩子就开始了与父母抢夺控制权,他们会故意提出一些非分要求,父母也知道他们的要求不应该满足,可是父母想到他们还小,就放弃了原则。这个时候,孩子控制家长的法宝就是哭闹,父母常常在孩子的哭闹声中放弃了对原则的坚持,其实,这个时候,孩子非分的哭闹应该受到体罚,因为,家长想到孩子还小,在内心矛盾中慢慢放弃了坚守,对孩子的控制权慢慢就失去了。
到了三至五岁,正是孩子许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时候,孩子懒惰的习性又表现出来了,不管让孩子干什么,他们有一句口头禅:“等一会儿!”孩子总是让父母等一会儿,或者做事磨叽的原因是他们尝到过甜头,很多本该他们做的事情,由于 ,父母看着着急,就代替他们完成了。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每次做事的时候,应该给他规定时间完成,他们不能按时完成应该受到适当惩戒才对,家长又一次想到孩子小,第二次放弃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无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再一次在矛盾中放弃了坚守。
有以上两次放弃,父母基本上丧失了对孩子的管理权和控制权,上学后,这是父母与孩子的第三次交锋,也是最后一次能改变孩子一生命运的交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受前两次交锋结果的不良影响,孩子已经养成了生活上的很多不良习惯,比如,用自己的想法控制父母,对父母的话置若罔闻,做事拖沓等等坏毛病已经养成,它折射到学习习惯养成上就会出现这些不良习惯:一是把老师当成父母,对老师的话当成耳边风,不听老师的话;二是藐视老师权威,上课不听讲,作业不认真,不把老师安排的事情当回事;三是作业完成拖沓,与家长较劲,寄希望拖到最后,作业也可以不做;四是完成作业任务没有时间概念,总是向后拖,学习没有效率;五是作业乱画,写完了事。这个时候,家长也希望孩子听老师话,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书写整齐,按时完成作业,可是,由于过于心痛孩子,他们在矛盾和唠叨中放弃了坚持,这个时候原本有必要的体罚教育介入,也就免了,当然,我在现实中也遇到过很多家长说他也打了孩子,而且打的很重。其实,这些父母在心痛孩子的心理作用下很少真正打痛孩子,这样孩子反而更加不听话。正确的做法是不体罚则罢,体罚就要不怕打痛他,一定要认真打他一顿。所以,孩子小学上了六年学家长唠叨了六年,好的习惯一点儿也没养成他们就升入初中。
上了初中,孩子各种不良习惯已经养成,学习基础又差,父母已经与孩子斗得筋疲力竭,又进入了叛逆期,很多家长面对学习不努力,一身毛病的孩子,感到无能为力,在家长叹息声中,孩子混完初中,进入社会。其实,上了初一,这是最后一次拯救孩子的机会,家长抱着两种想法放弃了孩子的教育:一种是寄希望孩子长大了,一切都会变好;另一种,受个别专家和电视网络影响,要与孩子交朋友,结果是朋友没交成,孩子变仇人。有这两种想法的父母,既没有看到孩子变好,也没有同孩子搞好关系变成朋友,孩子彻底变成了父母不认识的陌生人。
在父母唠叨中,在父母哀叹中,孩子什么也没学到,一身毛病走向社会。父母所有的期望成为泡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我是“若一悦读”,很高兴来回答您这个问题。
关于孩子磨蹭以及时间管理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结合你说的孩子情况,我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大致如下:
孩子可能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家长的帮助,毕竟孩子还太小,很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多地需要我们父母耐心教育引导,帮助他们进行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这样孩子才会有进步。
所以,孩子磨蹭时,不要催,帮助他!
帮什么呢?
第一、帮助孩子认识时间的概念。
我们不能强求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有良好的时间概念,因为受到大脑发育和认知经验的限制,孩子和成人对于时间的“体验感”完全不同,尤其是七岁之前的孩子,对于小时、分钟、秒这样抽象的概念,并不太能理解。
家长催促:快快快,还有五分钟就要上学迟到了!但是,五分钟是什么概念呢?感受不到的话,任你怎么催,他也不会产生紧迫感。
可以借助一些道具,如秒表、计时器、沙漏等,跟孩子玩游戏,让孩子感受一秒、一分钟、以及十分钟等等有多长,初步认识时间的概念。
孩子做小试卷时,旁边放一个计时器,做完后看看时间,慢慢地孩子的心里就会有底,知道正常而言做完一张小卷大概要多少时间,下次就可以提前做好时间规划。
还有一些关于时间认知的绘本,比如《一秒一分一世纪》、《老狼老狼几点了》等,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珍惜时间。当然,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我们大人何尝不是一生都还在学习时间管理呢,所以要给孩子多一点的时间成长。
第二、跟孩子一起安排和制定时间计划,带领孩子一起执行。
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时间和任务计划表,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运动玩耍,甚至全家人的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打印成表格,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执行,按时完成的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
这对于孩子执行能力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让时间节点和任务可视化,日常生活更有规律和收获,引导孩子自我提醒和自我管理,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
第三、教给孩子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
由于孩子的年龄和人生经验十分有限,家长还需要经常和孩子讨论,以及传授时间管理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比如:今日事今日毕;能在2分钟内完成的事情就立马去做;做重要的事情时,营造一个能集中注意力的环境;预防和提前准备,重要的东西提前准备好......等等。
这些习惯如果能帮孩子养成,可以减少孩子磨蹭的时间和机会,长期而言受益終生。
上一篇:斗罗大陆中菊斗罗没有魂骨,毒斗罗也有一块,说他是斗罗之耻对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