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写了那么多年书法感觉石门铭郑文公和馆格体很像?
石门,摩崖,书法为什么写了那么多年书法感觉石门铭郑文公和馆格体很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石门铭和郑文公都是格调很高的魏碑书法。馆阁体可以看看明清以降秀才们写的字就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打个比方:就好像我们中国人看外国人,不仔细看都是一个模样,看中国人,一眼就能辨别出模样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因为对外国人面孔生,对中国人面孔熟。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是人,都有头脚、四肢、身躯,这是共性特征。细看面孔、肤色、体态各有不同,这是个性特征。对于书法的欣赏、品评也是如此,要侧重于对其个性的观察,才能认识它们的个性本质。你看魏碑和馆阁体很像,是你只看到了它们同属楷书的共性,没有仔细观察它们的个性区别,所以你才会感觉很相像,这是错觉。
它们不但不像,而且区别很大。就它们的属性就不是一个类别,馆阁体是明清时期朝廷提倡使用的楷书,属“帖学”范畴;石门铭和郑文公碑是北魏时期的摩崖石刻,属“碑学”范畴。前者产生于明代初期(公元1368年左右);后者刻于北魏(公元500年左右)。相差800多年,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的主流书风,这800年间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呀!
请看下面几个图比较一下它们的个性区别,你就会觉得馆阁体和魏碑不像了,对它们会有有新的认识。
1、馆阁体原名台阁体,起于明代初期,沿用到清代。明代叫台阁体,清代称为馆阁体。
2、郑文公碑,北魏摩崖石刻,魏碑经典代表,又称:郑道昭碑、郑羲碑
3、石门铭,北魏摩崖石刻,魏碑经典代表
请了解一下相关的基础知识:
1、馆阁体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提倡推行的一种楷书字体,用于明代官场文书,包括科考试卷。明、清两代开科选士时,皆用楷书答卷,务求工整。书法欠佳者,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因此,读书人练字,都练馆阁体这一种书体,来应对考试。这种书体端正拘恭,横平竖直,端庄整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形成了明代的“台阁体”。清代一直沿用,称为“馆阁体”。其特点是字体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致。馆阁体属“帖学”范畴。
2、郑文公碑又称:郑道昭碑、郑羲碑:
郑文公碑,北魏书法家郑道昭于永平四年(511年)撰刻的摩崖刻石、楷书书法作品。现上碑在山东省平度县天柱山,下碑在山东省掖县云峰山的东寒洞是著名摩崖石刻。属“碑学”范畴。
3、汉中褒斜谷口是褒斜道最险要的隘口,绝壁陡峻,山崖边水流湍急,很难架设栈道。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下诏在最险之处开凿穿山隧道,历时六年而成;古称“石门”。后石门道破废,北魏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修褒斜道。 《石门铭》就是为纪念此事而刻,是著名摩崖石刻。属“碑学”范畴。
4、魏碑
魏碑 传世众多,书法风格各异。其中包括:碑刻、造像记、墓志铭、摩崖刻石四种,传世作品均为拓(tà ) 本。碑刻和造像记,大多用笔方棱刚毅;墓志铭,圆柔妍美;摩崖石刻,则雄伟奇绝。
这一时期的著名碑刻代表作有:《郑文公碑》、《嵩山高灵庙碑》、《爨(cuàn ) 宝子碑》、《爨龙颜碑》、《张猛龙碑》、《石门铭》、广武将军碑》、《高贞碑》等;著名造像记有:《姚伯多造像》、《孙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解( xiè ) 伯达造像》、《魏灵藏造像》等;墓志铭有:《张黑女墓志》、《刁遵莛墓志》、《司马景和墓志》、《元瑛墓志》、《元怀墓志》、《元倪墓志》等;摩崖刻石有:《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水牛
山文殊般若经》、《匡喆( zhé ) 刻经颂》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没深进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认为,书法的发展进程都是不能分割的,甲骨、金、篆、隶、草、楷、行,那个不是一步一步随着文字和文化的发展,书写记录的便捷性而发展的。历史各代碑、帖上有历史痕迹和传承都是正常的。反而现代有些所谓书法,完全抛开了传统而创新,反而成了无根之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的造诣要比我高,我回答不了你的问题。
上一篇:两个人的沟通没有了调侃的性质,没了话题还有必要继续相处下去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