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诗词创作有什么诀窍吗?
诗词,平仄,诀窍诗词创作有什么诀窍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首好的诗词要有格调高雅之美。大凡佳构,必有风骨、格调和神韵,耐人赏析品鉴。诗词格调反映的是作者的自身修养、精神风貌、人生态度。大致可分为放旷、豪逸、幽愤、蕴籍、冲淡、清婉等。
修辞技法寻常用,最是难离赋比兴
修辞即修饰文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一般来说,诗词的修辞手法不外乎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赋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是类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兴是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寻章摘句须得法,无妨经典永流传
于初学者来讲,仿作大抵是诗词创作的必经之路,仿作就是仿前人或时贤之佳篇,用其韵,摹其意,然后再营造新的立意和语境,最终脱体而出,现己之锋颖。用黄庭坚的话来讲就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所谓“夺胎换骨”,就是你还是用前人的意思,但是你在遣词造句方面又有新的尝试,也跟前人截然不同了。有些初学诗者可能自知作品平仄达不到律诗律绝标准,故冠以古绝或古风。其实,古风古绝只是对平仄要求相对宽泛一些而已,很少出现四连平、四连仄现象,至少吟诵起来得有抑扬顿挫的美感;许多初学词者,以为只要对照某一词牌的句式和字数写来便可。殊不知,每种词牌除了规定每句多少字数之外,那个位置的字是平是仄也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造境由心情更笃,悠扬古韵待君拈
诗词创作也不外乎是为情造文或者为文造情。随兴抒怀,随怀造境,意笃情真,反复推敲,方成佳构。所谓佳构,必是文脉通畅,语法自然,其中或有警世哲言,或有绮思丽句,令人吟诵后,有唇齿留香之感。
已知的修辞手法 (修辞格)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复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强喻)、譬喻、饰喻、引喻】; 白描,比拟(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复沓,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用典:引用古人的历史事迹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语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叫用典。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种用法的好处是含蓄,增强表现力。缺点是时间过久,后人难于理解;有时随意割裂拼凑,以至形成一种生造的畸形词语。
委婉:不把表述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地把话说得婉转曲折,含蓄有致,这就是委婉。古书中常见的委婉手法有:(1 )使用谦敬语。如对己表谦的有\"仆、愚﹑妾﹑奴﹑小人﹑下走﹑下臣﹑不谷﹑寡人\"等谦称来代替第一人称。对人(特别是皇上)用\"左右﹑足下﹑先生﹑执事﹑陛下\"来代替第二人称。(2 )避讳语。就是对要说的事加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如\"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3 )迂回语。本来想说甲事,却偏要说乙事,转弯抹角,话中有话。这就是迂回语。在外交辞令上多使用。
分承:在遣词造句中,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句子的话,合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分承,或者叫做并提。如\"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句中\"耳目聪明\"形式上是一个主谓结构,其实是\"耳聪\"\"目明\"两个主谓结构分承而来。这种方式可以使行文紧凑,但在内容表达上却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共用:在行文中,两个相连接的词或词组共用某一个或几个词语,换言之,同一个或几个词语在组合搭配的关系上是兼管着两个相连的词或词组。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共用。如:\"今君有区区之辞,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中\"拊爱\"和\"子\"这两个动词共用\"民\"这个宾语。
复合偏义:把两个意义相对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但在表义上只睛一个词起作用,另一个词并不表义,仅仅是一种陪衬,这种修辞表达方式就是复合偏义。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只有\"异\"义,\"同\"不表义。
互文见义: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或三个形式相同(或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用权这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方法叫做互文见义,(简称互文、互言﹑互备﹑互体﹑参互)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凉的江水和沙滩。
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设问、反问。
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例如:红领巾参加植树活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先问后答,自问自答。反问 :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他们轻轻地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迭字: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2.语意双关。3.音、形双关。4.音、形、义双关。讳饰: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能够把甲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